…………

西漢末年開始行使刺史製度,每州設一刺史,負責監察地方官員, 到漢成帝綏和元年,丞相翟方進、大司空何武上奏,認為古代的時候選用諸侯中賢能的人擔任州伯也就是牧,當時的部刺史擔任的是牧伯的職責,考評大吏,按照《春秋》之法,以貴理賤,不以卑臨尊,刺史本身官秩僅六百石,卻考察官秩二千石的郡守,身份和職責不相吻合,要求停派刺史,改用州牧,漢成帝批準了他們的意見。這次實際上隻是把刺史的名稱改稱州牧,官秩提高到真二千石。

州牧和刺史都是一州之主官,不過區別還是很大的,先是官秩,刺史是兩千石{或者叫“真兩千石”——太守也是兩千石},州牧是中兩千石,比兩千石高一級{比兩千石低一級的叫“比兩千石”};其次州中有刺史就沒有州牧,反之亦然,州刺史積功很可能會在本州晉升為州牧。再次,刺史是州的常設官,但州牧不是,所以不一定每個州刺史都能晉升為州牧;最後,通常在用兵頻繁的地區設置州牧,這樣來看,州牧是握有比州刺史更強的軍事權。

綜上,州牧的地位比刺史要更加尊崇。

不過文遠是朝廷下旨敕封的冀州刺史,比起袁紹這個自封的州牧占據著大義的名分。或許朝廷敕封文遠為冀州刺史,就是希望忠於漢室的文遠能擊敗袁紹,讓冀州重回漢庭的控製之中。

五百騎兵,麵對萬餘袁兵部眾毫無懼色,文遠大馬上前,挺戟一指麾蓋之下,高聲道:“冀州刺史張遼,請袁本初上前答話!”

“哇!原來此人就是張遼,想不倒竟如此年輕?”

“可不是,聽說他把巨鹿治理的如此富庶,俺還道是個四五十歲的老儒呢?”

“且,這你們就孤陋寡聞了,這張遼年紀雖然不大,武藝確實不俗,虎牢關前大敗天下第一猛將呂布,嘖嘖嘖,當真是厲害無比。”

“噓……將軍看過來了,快快噤聲。”

“……”

聽聞冀州刺史張遼竟然膽大包天的在這五百騎兵當中,與己方上萬軍士遙遙對持,袁軍陣中竊竊私語,一陣騷動。

反觀五百玄纓親衛,一個個挺刀默立,麵容凝肅,五百人猶如一個整體,鴉雀無聲。

彼此的士卒差距如此之大,袁紹麵皮子也有些掛不住,顏良等人大聲喝叫,才製止了士卒的交頭接耳。

袁紹下車上馬,單騎策馬而出,來到文遠十步之外,冷聲道:“袁紹在此,張遼小兒你有何話說?”

“三年未見,本初別來無恙乎?”

“大膽張遼,我家主公四世三公,貴為冀州牧,你區區一個巨鹿太守,也敢稱呼我家主公表字?”顏良大吼一聲,挺刀躍馬而出,卻被袁紹狠狠一瞪,訥訥返回陣中。

袁紹昂然作色道:“張遼,你在巨鹿招兵買馬,野心勃勃,圖謀不軌之心昭然若揭,本來我念你人才難得,一直不願與你計較,不想你竟然勾結國賊董卓董卓,圖謀冀州,我豈能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