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不無隱憂(1 / 2)

十五萬館陶聯軍說是聯軍,其實除卻從各路群雄的不到兩萬人,如今直屬於文遠統轄的部隊達到十三萬之眾,這其中巨鹿和上黨的軍隊有不到六萬人,剩下的便是七萬多青州黃巾兵!

這七萬多兵自打來到館陶會盟,就沒少讓文遠操心。

這年頭,群雄誰手上兵多,誰就自以為威風,所有一下子招攬了這麼多黃巾兵,聯軍中的那些諸侯沒少眼紅。

可是文遠不這麼看,這七萬多黃巾兵在他眼中頂多隻能算是七萬多拿著刀劍的農民,呃不,連農民都不如,就是一群已經習慣了打家劫舍,燒殺擄掠的賊寇。

如果讓文遠安排,這些賊寇就應該一人發一把鋤頭回家種地,頂多能抽出兩三萬彪悍忠厚的青壯當兵。沒辦法,誰叫隨著治下地域人口的增大,文遠對兵員的要求也相應提升了呢?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兵作戰,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既然是自己麾下的兵,既然將命運交托給自己,文遠覺得就有義務為這些人的生命負責,能給予的,文遠都會盡量給最好的,從來不虛以應付。軍中的每一個士兵在他眼中從來都是自己最珍貴的財富,而不像其他諸侯一般,隻是將軍隊當作攥取權勢地位的工具使用。

曆朝曆代,愛兵如子的人和事很多,這樣的道理大家也都懂,不過真正像文遠做到如此徹底的人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文遠的出發點非常樸素,就是為了匡扶天下,拯救天下百姓。而那些為了獲得權勢地位而愛惜士兵的群雄,論起真心實意就比文遠差了一大截。

這七萬多農民留在文遠軍中,戰力吧就不說了,實在是一群烏合之眾,慘不忍睹。而且因為人家是剛剛屁顛屁顛的從青州跑來投靠文遠,文遠也不好立馬就下手整編,免得落下寡恩少義的罵名,所以一直到現在會盟已經幾個月了,文遠對青州黃巾的改編才開始緩慢的進行。

一個月前文遠還不擔心,那時候的戰事進展順利,聯軍士氣正盛,打順風仗割割人頭請功領賞這些事情,青州黃巾做的比老手還要順溜,可是眼下戰局膠著艱苦,尤其是傳來兗州曹操即將北上的風聲,青州黃巾暗地裏已經軍心搖動,戰意不足。

一個老鼠壞一鍋湯,這個文遠道理前世文遠就懂,聯軍十五萬,表麵上看起來是挺威風,不過卻有一半青州黃巾是烏合之眾,真要是打起仗來,尤其遭遇困境,這七萬黃巾非但不能給自己帶來幫助,反而可能成為拖累,甚至決定整個戰局的勝負!

所以文遠才忙從軍中抽調了大批宣慰佐吏編入青州黃巾,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些青州黃巾已經是積年的賊寇,這麼短的時日,這些人的思想觀念哪那麼容易扭轉的了?

所以表麵上聯軍雖然占據優勢,實際上內中還有不少的隱憂,文遠就如同在海上駕著一條表麵光鮮,內裏腐朽的大船,很可能一個浪頭打來,便會被海水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