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徐庶石韜三人並轡而行,一路邊走邊聊,文遠終於知道此二人為什麼會出現在冀州境內。
原來自董卓亂政以來,中原亂象已現,混戰連年,群雄並起。徐庶石韜二人為避戰亂,商定舉家遷移,此時恰逢文遠因巨鹿紙、線裝書名噪天下,二人出身寒門,深受其惠,且早就聽人說過巨鹿百姓生活安定,又聞北海鄭玄在巨鹿講學,二人便尋思著遷到巨鹿去。
等舉家遷到了巨鹿,已經是去年的事情,巨鹿的狀況果然令二人大開眼界,二人正想憑著胸中所學在文遠帳下謀個一官半職,不料文遠因為傷心亡妻而暫時不理政事,二人生怕文遠確如留言所說是個兒女情長、胸無大誌之人,便決定暫時留在巨鹿看看風色,順便隨鄭玄學習,直到文遠最近重新出山,才來到鄴城找找機會。
聽了二人的講述,文遠心中喜憂交集,喜的是能吸引來兩位大才不遠千裏來投,說明自己名聲不錯,巨鹿崇文苑、巨鹿紙、線裝書還是有這一定的作用的,憂的是果如郭嘉所言,但凡世族豪門,果然很少有人肯主動慕名前來為文遠效力。看來最近剛剛想到的方法必須盡快實施了。
一入州牧府,郭嘉出來接著,一聽徐庶、石韜,頓時驚喜不已,三人都是潁川陽翟的同鄉,本來就曾經見過麵,徐庶少年時的俠名更是讓郭嘉如雷貫耳,心存敬佩。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三人雖然還不到那種曆盡滄桑的年紀,能在千裏之外的鄴城相聚也很快熟絡在一起。
文遠見三人談的進行,哈哈大笑道:“難得你們一見如故,今日定要開懷暢飲!”
酒席擺上,四人分賓主坐下,酒過三巡,席上氣氛更加熱絡起來,石韜敦厚,有君子之風,徐庶非但心胸豁達,談吐也是不凡,惹得文遠郭嘉心裏一陣讚歎。
酒酣耳熱之際,徐庶和石韜互望一眼,長身起席對文遠長身一拜。徐庶帶頭道:“久聞將軍仁義之名播於四海,更兼雄才大略,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庶與廣元兄願拜於將軍麾下,作一帳下書吏,不知將軍肯否接納?”
文遠聞言大喜道:“這是說的哪裏話來?元直兄、廣元兄!你二人快快請起!我能得你二人相助,何其幸也!”
郭嘉也起身來扶二人,笑道:“我家主公求賢若渴,能得二位兄長相助,此乃我家主公之福啊!”
二人起身,又是對望了一眼,這次是石韜開口道:“主公!我二人此來,聞主公出榜求取治蝗之策,我二人倒有一雕蟲小技,或許能助主公一二。”
“廣元兄所言當真?”這次由不得文遠不動容了,得了兩位大才不說,連最頭疼的治蝗難題也有眉目解決,此當真是天助我張文遠也!
石韜見文遠如此激動,心中一陣暗喜道:“說來慚愧,韜出身寒微,年少時也侍弄過家中幾十畝薄田,對旱蝗災害災也是恨之入骨,前幾年潁川鬧旱災,蝗群過處,田地裏的手生幾乎盡被吃絕,顆粒無收,不過也讓我看到有幾戶人家稍稍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