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文遠神情凝重,鄭玄也不敢怠慢,道:“文遠請說。”
文遠點了點頭道:“是這樣,我向請康成公……”文遠嘴一張,滔滔不絕說了半天,鄭玄聽得麵色又喜又驚,甄儼之前雖然聽文遠大致說了一遍,此時再聽也是感慨連連,讚歎主公竟然有如此豪壯的氣魄!
最好好不容易聽文遠一口氣說完,鄭玄仍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的語無倫次道:“文遠、呃不,將軍的意思是打算在我治下各縣開設學館?”並非是鄭玄是對文遠突然態度生硬,而是這件事情實在關乎重大,由不得鄭玄不鄭重以待!
在治下各縣開設學館,將受教育的機會提供給普通百姓!這是何等的大事?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接受教育是幾乎世家大族的特權,寒門子弟能讀得起書的占讀書人的連百分之一都有限,雖然寒門子弟讀書一般都用功刻苦,比大族豪門子弟成才的比例更高,但是巨大的基數差距擺在那兒,即便寒門子弟再用功,最後能夠飛黃騰達成才為官之人和世家子弟的數量仍差距很遠。
對文遠的想法,鄭玄是又喜又驚又有些憂慮。
喜的是文遠計劃開設學館,此事無疑是天下一心向學之人的福祉,要知道漢代隻有一座朝廷公辦的最高學府——太學,無論士庶,想要接受教育都是很奢侈困難的事情,豪門大族家中有藏書還好些,而寒門家無一片書簡的比比皆是,想要讀書習文,隻能四處遊曆,到當時退隱或者致仕的名士自辦的私人學館或者裏求學。比方說高密鄭玄、涿郡盧植、當初就在家鄉辦了自己的私學。對外講解經義,四方學子無不聞名而來,有的甚至千裏迢迢從天南地北趕來。
這些學子遠離家鄉,有些人衣食艱難仍刻苦求學,當時想要受教育的困難由此可見一斑。
而文遠要在治下各縣開設學館,教天下向學之人讀書識字,這樣的好事一代名士鄭玄如何能不高興得激動莫名?
喜悅的同時,鄭玄又被文遠的如海一樣浩瀚的氣魄所震撼,要知道開辦學館可不是小事,人力、財力、魄力三者都要具備。
人力是文遠此次來找鄭玄的主要原因,鄭玄麾下弟子眾多,文遠去年鄴城大封時曾點名調走近百人,不過剩下不擅長為官隻一心鑽研經學的弟子也不在少數,文遠的一絲就是讓這些鄭玄弟子每人到一處縣邑治學,如此可以迅速開枝散葉,讓更多人能更快有機會學習到文化知識。
這樣的文壇大事,鄭玄自然是拍著胸脯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的,在他看來人力的事很好解決,唯獨後兩者讓他有些擔憂。
要知道文遠如今治下有一百多個縣,一個縣設一個學館,就是一百多個學館。學館裏的先生可以從鄭玄弟子或者當地文士中抽出,可是書籍呢?現在雖然有巨鹿紙,線裝書,是很方便。可是這兩樣東西的價格仍不是尋常百姓子弟能夠承受,此外建學館的經費,先生的薪俸等各種各樣的支出也不在少數,若是不提供極大的財力支持,辦學館講學的事情很難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