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萬餘副鎧甲絕大多數配備給了衝在第一線的長槍兵,四萬長槍兵人手一副,這樣的待遇在別的地方隻怕隻有司馬、軍侯都卑鄙有這樣的待遇。幾萬槍兵一身鎧甲站在一塊,如同如同一座黑沉沉的堡壘,散發出冰冷的金屬氣息,隻那份肅殺的氣勢就足以令人心中驚悸。
刀盾手因為需要身手靈活,穿的次一級的鐵甲,半身甲、或者胸甲、不過他們人手一副牛皮重盾,防護能力比之槍兵有過之而無不及。餘下的弓手配備的是更輕的皮甲、或者是胸口後背要害上釘著大鐵片的紮甲,本來文遠因為弓手在戰鬥中防護脆弱的問題,想給弓手配備胸甲,以加大其生存幾率,但是製造鐵甲這種東西實在太耗費時間財力,這個想法或許隻有等到以後才能提及。
至於輔兵,因為不必參與作戰,因此隻有軍司馬以上才有鐵甲配備。
檢閱完軍隊之後,文遠當然要將出兵常山的事情告訴眾將。
一聽說出戰的消息,眾將如同砸開了鍋一般,一年沒有打仗,冀州將士早就急得手癢癢的,要知道這些戰兵都是脫產的職業軍人,這年頭可沒有什麼軍餉俸祿,隻要管吃飽不餓死就能招到不少青壯加入軍隊。
但是沒有軍餉並不代表軍士們不渴望獲得額外的收益,文遠在初建軍時就提出但凡出戰,繳獲所得的三成布帛財貨犒賞給出戰軍士,此事在軍中已經形成定例。為了獲得賞錢,軍士們戰鬥的熱情無比高漲,聞戰而喜或許是當今天下罕見的特例。
無需多做動員,冀州軍這座龐大的戰爭機器飛速運轉起來,五萬戰兵整裝以待,周邊郡縣的輔兵也陸續向鄴城或者沿途郡縣彙集,各郡征調的糧草輜重也隨輔兵前往行軍沿途各地。至九月十三日,文遠終於完成了出征前的準備,五萬戰兵拔營而起,浩浩蕩蕩的向北開去。
除了五萬戰兵之外,文遠還帶去了五千驍騎營的騎兵,兩千玄纓親衛,冀州兵此次可是精英盡出,加上沿途一路押運糧草,搭橋開路的數萬輔兵,文遠此次出兵,零零總總動員了十萬餘人。
看著浩浩蕩蕩的士兵蜿蜒不見盡頭,一路向北行去,文遠心中激動不已,一年之前或許人馬比如今更多,可是那時畢竟絕大多數是不服統屬之人,此次出兵十萬,都是受自己直接統轄的軍隊,有此十萬餘人出征,文遠自信若無意外,此次破張燕必矣!
可是就在文遠自信滿滿的時候,上黨卻正遭遇著巨大的危機!
清晨,當明亮的陽光照在一片並州這塊剛剛遭受旱災蝗災侵襲的貧瘠土地上,張燕麾下的軍馬已經吃過了早飯,開始拔營起寨,向南行軍。
張燕橫槍立馬,頭裹黑巾立於寨門之下,頎長的身軀在朝陽的映照下在地上拖著長長的影子,躊躇滿誌的看著從身邊疾馳而過的滾滾軍隊。
一隊隊矯健的輕騎從連綿數裏的巨大營寨中奔出,馬蹄踩著幹裂的土地,如一道道涓涓細流彙聚在一起,最後彙成一片浩瀚的大海,聲勢浩大的向南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