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得到朝廷的旨意,文遠隻有等待,等著漢獻帝被李傕郭汜這兩條瘋狗銜尾追殺,到那時文遠“恰好”聞訊,派兵前去解救天子於水深火熱之中。
眾臣還在上黨思索著如何能找理由找借口出兵迎回獻帝,文遠卻篤定的吩咐趙雲等人時刻做好準備,因為他是前世之人,知道漢獻帝必定會被李傕郭汜追趕,倉皇東奔,這時候出兵救駕,自然名正言順。
長安的情況一直向著文遠所預料的方向發展,弘農張濟到了長安之後,果然勸獻帝東歸,文遠正摩拳擦掌等待著李傕郭汜出兵之後救人,一個人的動向令文遠臨時改變了主意。
要知道此時的長安內外,早就布滿了文遠灑下的夜影衛,密切注意著長安城的風吹草動,獻帝的動向自然是文遠關注的重中之重,但是文遠並沒有忘記一個人——賈詡。
此次派往長安的夜影衛當中,有十八位軍中高手被文遠派去專門監視賈詡,由此可見文遠的賈詡的重視,這些人都是千裏挑一的精銳,有他們嚴密把控,賈詡每天的動向都能準確的傳到文遠手裏,他這邊剛剛舉家出了長安,夜影衛立馬向文遠稟告了這個消息。
賈詡要離開長安,離開李傕轉投他處!
聽到這個消息,文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賈詡此人,必須為己所用,否則寧可殺掉以絕後患!
要知道賈詡號稱毒士,一生之中所謀之事無有不中,往往他的一句話,就能讓成千上萬的人喪命,甚至能改變曆史的進程!更可怕的是他的每一個計謀,都是先讓在自己遠離危險的漩渦,任人淒風慘雨,我自安然無恙。
文遠記得以前曾看過一些史料,為謀士劃分了上下五等,五等謀事,四等謀人,三等謀主,二等謀天下, 一等謀已。
雖然如此分法並不能使所有人信服,卻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一代郭嘉天資聰穎,為曹操屢獻奇謀,最終卻客死北伐烏丸的途中,荀彧王佐之才,曹操出征,必留荀彧留守,可謂是曹操最為倚重的後方支柱,到頭來也免不得受曹操猜忌,一副毒藥,了此一生。
諸葛亮就更不必說了,常以管仲樂毅之才自比,三分天下,鼎定乾坤,最後也是鞠躬盡瘁,五丈原上壯誌未酬。
隻有賈詡,他雖早年遊走於各個勢力之間,而且這些勢力要麼名不見經傳,要麼劣跡斑斑,可是賈詡並沒有隨著這些小勢力的消亡而死去,最後反倒傍上了曹操這顆大樹,屹立朝堂二十餘載而不倒,直到七十七歲高齡才壽終正寢。
在三國眾多智略出眾的謀臣中,賈詡是其中少有的能壽終正寢的謀臣!
若以此評斷,賈詡便是一等謀臣,而強如郭嘉,荀彧,諸葛亮之流,也隻能算是二等、三等謀士罷了。
而那次在洛陽城北的偶遇,文遠就差一點就死在賈詡的算計中!最後狼狽不堪的逃回虎牢關的軍營。那一次的驚險遭遇,文遠至今難以忘記。
賈詡此人,必須招入麾下!定不能讓他威脅到自己!試想一下若是賈詡投靠別人,而且萬一投靠的這人日後與文遠敵對,文遠豈非要日日夜夜提心吊膽,不得安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