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文遠就曾經借覲見皇帝之機在長安舉行了一場品酒盛會,算是和長安的士紳官吏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印象,而當時文遠還不過是個不出名的太守而已。
轉眼之間三年時間過去,文遠搖身一變,成了雄踞河北的一方諸侯,今日又立下此等救駕大功,眼看著文遠就要被被冊封為車騎將軍,背靠大樹好乘涼,文遠有陛下聖眷,手上又握有重兵,這些士族公卿如何會不爭相親附這個當今天子身邊最炙手可熱的紅人?
所以一路之上,文遠已經很快就和這些朝堂上的公卿建立起相當融洽的關係,幾個公卿甚至借文遠將軍府開府的機會將家族後進送入文遠府中,希望能與文遠攀上關係。比方說弘農楊氏的楊修,山陽王氏的王粲等人……
能夠真正感覺到文遠施政體係潛在威脅的,隻有利益遭到威脅的少數一些人,文遠的體貼關心,讓大多數公卿對這個年輕有為,有兵有權的一方諸侯心存感激,皆稱頌文遠救駕阻敵的功績……
從函穀關一路向東,因為有文武百官加入的緣故,部隊行進的速度比之前又降了數籌。一日隻能走上三十裏路,因此直到冬十月初,文遠車駕一行萬人才浩浩蕩蕩趕到東都洛陽城。
五年前的一場大火,將洛陽城燒成了一片廢墟,雖然大火早就已經熄滅,但是洛陽城宮殿傾頹,街道閉塞,不時有野狗野貓穿梭其間,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象。而且此時已經是初冬時節,偶爾一陣刺骨的寒風吹過,更令人心中酸楚。
“洛陽,我回來了……”
看著眼前的破敗景色,小皇帝劉協感情流露。在洛陽,小皇帝劉協渡過了兒時最無憂無慮的數年時光,劉協在這裏留下了許多美妙的回憶。可是自從被逼西遷之後,劉協就從此被關入長安禁城那座巨大的牢籠,惶惶不可終日,還要忍受奸賊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不留顏麵的羞辱。
現在,終於能重新回到洛陽,對一路上出了大力的文遠,小皇帝如何不心懷感恩之情?
因為洛陽殘破,修葺翻新還需天長日久,文遠一行隻能在洛陽城外紮營暫住,一連數日,劉協或欽命文遠隨同入城憑吊,或至北郊帝陵祭祖,自始至終,文遠都形影不離天子左右,聖眷之隆,令人無比豔羨。
不過洛陽終歸年久失修不能久住,文武百官住在營帳之中,再加上冬日寒冷苦不堪言,不過數日就頗有不滿怨言。
這一日,文遠陪完聖駕回到帳中,突見一人正立於帳外等候,文遠定睛一看,來的人文遠認識,乃是張楊麾下的河內郡丞董昭董公仁。
文遠來到洛陽之後不久,張楊就領著萬餘河內兵馬來到洛陽,文遠也就勢交給張楊一個艱巨的任務——重建東都。
洛陽是大漢東都,起初選在此地作為帝國的中樞,就是因為它優越的地利環境和便利的交通,文遠雖說如今的家業主要實在河北燕趙之地,不過隨著日後地盤的逐漸擴大,鄴城作為政治中心終究是不合適的。所以重建東都雖然是份長期艱苦的工程,但是為了長遠考慮,卻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