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趙谘乃是出身河內名門望族,家中有良田萬畝,徒附千人,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因避戰亂與司馬家一同遷往黎陽避難,直到最近河內平靜之後方回,可是回到老家溫縣之後,發現此地早已是物是人非,經過文遠軍戶分田製的一番折騰,原來的那些徒附佃戶要麼從軍,或者是分到了田地。趙谘雖有土地,卻招募不到佃農徒附幫助耕種打理。
更可氣的是,河內的典農都尉在劃分土地時,因為土地無人耕種,竟一時大意將趙家的土地劃撥給了一些沒有土地的百姓,這如何不讓趙谘對文遠的軍戶屯田製懷恨在心?
此次曹操出兵河內雖然事起倉促,之前卻有滿寵前頭鋪路,滿寵這半年多來,遊走於大小勢力之間,遊說各方共同對抗張遼。冀、並、青州、河內等地的世家豪族也在遊說之列。
隻不過在冀、並、青三州滿寵收獲甚微,隻是在河內還算順利。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文遠之前那一次規模龐大的互市起了作用,在此之前,還從沒有哪個諸侯如此強勢的鼓勵漢人與南匈奴放開交易。在這次交易當中,冀州的許多世家大族都賺的盆滿缽滿的,這無疑給他們打開了一扇嶄新的聚斂財富的大門!將他們的注意力從土地上抽離出去,既緩和了與貧苦百姓的矛盾,也緩解了對文遠的敵意。既然互市交易能夠比耕種來錢來的更容易,誰還在乎手上那一畝三分地?
因此許多嚐到甜頭的世家大族回家後積極籌措這各種物資,準備下一次互市時再大賺一筆……
互市唯獨沒有令河內的司馬家、趙家得到實惠。
互市之時,司馬家和趙家舉家還在黎陽避居,無奈錯了過去,而軍戶屯田製對這兩家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因此當聽說曹操出兵吞並河內之後,趙谘立即和世交司馬朗商定,協助曹操掃平河內!
畢竟曹操也是豪族之後,他雖然選賢任能不拘門第,不過對待當地士紳,還是以拉攏安撫為主的,和文遠還是稍有差別的,哪像張遼,軍戶屯田製雖然間接,卻實實在在是替替升鬥小民與世家大族爭利,這豈不是是逼著趙谘與他張遼為敵!
幫著曹仁打理萬接收汲縣的事宜,趙谘司馬朗剛一得空就拉過那年輕文士到了一偏僻居處。
司馬朗責怪道:“仲達,你平日熟讀詩書禮記-,為何方才在曹仁麵前如此無禮?”
趙谘也道:“是啊,仲達!你素來知書識禮,今日怎的……”
那年輕文士道:“兄長,趙世兄,張遼觸動天下世族根基,逆天道而行,你們幫助曹兗州自然是沒錯的,但是做內應這件事卻是在有些唐突了,要知道出頭的椽子先爛,張遼和曹操這一戰誰勝誰負,目下還尚未可知,天下間世家豪族那麼多,咱們實在沒必要這麼快投到曹操一方去,在形勢未明之前不如韜晦一段時日,少幾塊地,少一些耕地的徒附佃戶,又餓不死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