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告天下士民書的另一個效用也開始凸現出來,行文發出去一月之後,陸續開始有各方郡守、牧守遣人來鄴都朝貢,起初還隻是些小魚小蝦,到了後來見大勢所趨,一些頗具實力的割據勢力也不得不向鄴都遣使表示臣服。
這其中就包括徐州牧劉備、荊州牧劉表、西涼馬騰韓遂,江東孫策等,最後連兗州牧曹操也頂不住壓力派滿寵前來稱臣表示賓服。
雖然這些都隻是名義上的,朝廷的政令到了地方大多不能實行,地方諸侯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各地牧守依然是當地的土皇帝不受約束。不過不管怎麼說,天下名義上又基本歸於了一統,這是之前無論董卓、還是李傕郭汜都不能做到的,就因為文遠有實力,雄踞三州之地,麾下有三四十萬戰無不勝的強兵!
至於各地陽奉陰違,文遠也沒指望能靠一紙行文就能平定天下,畢竟從劉焉上表建議設立州牧開始至今已經有十個年頭,百姓隻知有太守、州牧,而不知有朝廷。真正要讓地方重新歸於中央的管控,最後靠的還是拳頭!
不過眼下這種局麵文遠已經很知足了,有了大義的名分,誰不服就打誰,打了還不能還手,還手了就是叛逆,就是與朝廷為敵!那些牧守不過一州一郡之地,誰敢以一己之力去叫板朝廷?
這種狀況各地的牧守們都很清楚,膽小之人莫不心驚膽戰,盤算著趕緊派使者入鄴城朝奉,胸懷野心之人也莫不心生憂患,如何能在強勢的河北霸主張遼壓迫下圖強求生!
不過事事無絕對,有不敢逆勢而動的,也有不怕死的。其中領頭的當屬公孫瓚和袁術、
袁術這兩年縱橫淮泗之地,占據了大半個揚州,豫州、徐州部分地盤,已經忘了當年被曹操大敗狼奔豸突九百裏的傷痛,他的野心又開始膨脹,已經開始為建立一個橫跨淮泗的帝國開始籌謀。
雖然文遠戰績輝煌,最為人難忘的莫過於曾以一郡之力擊敗了當時雄踞冀州的霸主袁紹,成為新的河北霸主,為天下諸侯驚怖!但是這在袁術看來並不算什麼,袁紹和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哥哥有多大本事,袁紹這個當弟弟的自認為最清楚,袁紹那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庶子被打敗,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公孫瓚則是有苦自知,此時他正在幽州和閻柔、劉和、鮮於輔的叛亂勢力鬥的正凶,根本無暇旁顧,而且因為先前殺了宗正劉虞,張遼已經和他斷絕的同盟關係,如今張遼擁立獻帝,如何能放過自己這個殺害皇親國戚的元凶?就算撇開這一條不談,日後張遼征討四方,豈會讓自己有後顧之憂?隻怕張遼此刻早已經厲兵秣馬準備北征了。
既然情知沒有轉圜妥協的餘地,性情孤傲執拗的公孫瓚索性脖子一梗,加緊攻打閻柔的叛軍,先掃清幽州的反抗勢力再想辦法抵抗北征的冀州兵!
不能不說,公孫瓚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安頓獻帝的同時,文遠就開始計劃著北證,正如公孫瓚預料的那樣,文遠不會容許有威脅存在於自己背後,甚至在從青州回來的路上,文遠就開始為此事籌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