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軍退了!將軍!張繡軍退了!”

在洛陽城裏小心等候了三日,始終沒有見張繡軍前來攻打,眭固派人出去一探,竟然得到了這麼一個了令人呢意想不到的消息,張繡軍竟然退了!

城中頓時歡呼聲響成一片,經曆的一場生死考驗,戰事終於結束了呢!

“能屈能伸,見不可得就果斷撤退,這個張繡,還真是個厲害的人物啊!”聽到這個消息,眭固不無感慨的歎息一聲道,不過眼下保住了重地洛陽,眭固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了。雖然心中有些疑惑張繡離開了洛陽回去哪,不過眭固是個粗人,既然想不出來,眭固索性就不想了,反正把這件事報給主公,主公自然會去考慮的!

眭固當下也不多胡思亂想了,一麵緊守城池,派出哨騎四處探查,一麵派出飛使去尋文遠去了……

此時的文遠,還剛剛收兵踏上班師返回鄴都的途中,而派去馳援司隸、關中的趙雲軍團,也剛剛接到文遠的軍令從黎陽出發。一時之間,整個天下因為反張遼聯盟的建立亂成了一鍋粥,河北軍幾大戰兵四處平叛,而此時,潛藏在暗處的一些不和諧的暗流終於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鄴都,皇城禦花園的草坪旁。

此時正值初春,枯黃的草地上已經隱隱發出些許新綠,可是此時這些剛剛得到新生的小生命卻被淩亂馬蹄反複的踐踏著,十幾個宦官各自騎著駿馬,正在草坪上,揮汗如雨的爭奪著——一個皮球!

蹴鞠,是的。蹴鞠這項運動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相傳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趙國人學會了騎馬射箭。趙武靈王經常帶著其親信騎著馬出城閑逛,好不威風。一日,來到一樹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數隻,趙武靈王金口一開,“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驚嚇之中,野兔橫衝直竄,從馬群的腳下紛紛逃去,一無所獲,眾人不禁一陣歎息。

突然一謀士眼前一亮,上前獻計道:“大王,這種圍堵很有趣,我們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宮門便可天天玩之。”

“好主意!”趙王大加讚賞,“這件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於是,足球運動便這樣誕生了。但當時還屬於騎在馬上運動,因此稱之為蹴鞠。

大秦統一六國後,蹴鞠運動一度沉寂。西漢建立後,又複興盛。漢人把蹴鞠視為“治國習武”之道,不僅在軍隊中廣泛展開,而且在宮中普遍流行,漢獻帝就對這項運動特別偏愛。

此時草坪旁邊一頂麾蓋之下,獻帝穿著一身輕便華麗的鎧甲,就騎在一匹渾身沒有一絲雜毛的高頭大馬上。

轉眼之間,獻帝來到鄴都已經四年多了,按照那個時代的計算方式,此時的他已經是一個十九歲的英俊青年,他的身才挺拔,已經超過七尺,隻是稍微瘦弱了些。他的眼神專注的盯著場上,時不時的發出一聲聲暢快的呼喊,又或者親自縱馬下場,玩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