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虛實相濟(1 / 2)

“本想一舉生擒張遼,卻被生生擋住了攻擊!久聞河北軍驍勇善戰,今日一見,果然盛名不虛!若非伯父、父親及時趕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呢!”

回到營中的馬超,也同樣為河北軍的戰力心驚不已,此前他一向眼高於頂,如今對呂布的武藝徹底服氣,西涼鐵騎幾乎無往而不利!此次也铩羽而歸。若是沒有馬騰、韓遂二人及時引兵來援,局勢很可能因此翻轉,而不是把現在這樣落得個不勝不敗之局!

韓遂道:“賢侄不必介懷,今日一戰,已經大挫河北軍銳氣,來日調集兵馬再戰,必定能大破河北軍!”

翌日,馬騰、韓遂再引兵馬來關下搦戰,十部兵馬,逾十萬人陳於關下,浩浩蕩蕩綿延十餘裏。人聲鼎沸,聲勢驚人,眾將在關上看了無不麵露憂色,唯獨文遠臉上始終帶著自信,微笑道:“傳令下去,高掛免戰牌堅守不戰,西涼兵若是攻城,便由著他去……”

馬騰、韓遂在潼關下百般搦戰,文遠軍隻是不出,眾將也是無計,先前太史慈憑著兩萬軍就堅守住潼關不能攻下,更何況現在潼關上又多了那麼多守軍?

如此一連十餘日,馬騰、韓遂見河北軍並不出戰,隻得召集眾將商議。

韓遂道:“張遼緊閉關門不戰,必是知我兵多糧少,不久必退。各位以為當如何破敵?”

正說話間,突有探馬來報,徐晃領輕騎萬餘,在渭水上搭起浮橋,欲渡渭北。

馬騰聞言大驚道:“我西涼兵馬,盡在渭南。張遼搭橋渡河,必是欲斷我等歸路也!”當下與韓遂急點起五萬兵馬,前往渭南攻打徐晃。

卻說徐晃在渭水之南搭起浮橋,似乎並不急於過河,而是令軍士沿河挖好甬道坑陷。早有探馬回報馬騰、韓遂大軍殺來。立即喝令驍騎營軍士嚴陣以待。

不一刻,就見西南塵頭搭起,程銀、張橫引前軍萬騎殺來!西涼兵恐徐晃渡河,根本顧不得細探,發一聲響,衝在前排的西涼騎兵盡落於陷坑之中,一時大亂!徐晃揮軍驟馬殺入陣中,正撞見張橫,一斧將其劈做兩段!驍騎營從後掩殺,程銀抵擋不住,西涼兵大敗,幸得馬騰、韓遂引兵來援,戰退徐晃,一路衝殺至渭水岸邊。將浮橋一把火燒了。徐晃終歸兵少,見敵不過也不戀戰,引兵自退去了。

馬騰韓遂回到營中計點兵馬,折了張橫並三千餘人,心中感慨。第二日又有人報徐晃領兵在渭水上搭橋,欲渡北岸。

馬騰、韓遂忙引兵再去,這一次二人倒是學乖了,先派人勘察一番,再大軍殺來!不過徐晃仍不戀戰,見西涼兵殺來,棄了浮橋,隻是遠遠的射上幾波箭雨就退兵了。

馬騰令人燒了浮橋,與韓遂商議道:“張遼兩番架橋欲渡渭北,你我二人需分重兵屯守渭水以南,否則若讓河北軍渡過河去,我等便無歸路了!”

韓遂從其言,自領本部兵馬連營十餘裏,屯於渭南,馬騰則在潼關下,令馬超連日搦戰。可是河北軍就是不肯正麵交鋒,隻令驍騎營分成數十股小規模的發起突襲,這些輕騎輕便靈活,又配備有硬弩這種先發製人的有利武器,馬超領兵圍了幾次非但無果,反倒吃了幾次小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