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無人——李白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無人,漢道昌。”
清晨,當第一縷眼光灑在天狼山前這片空曠的草原上的時候!數百道白柱一樣的炊煙已經嫋嫋升上天空,給初秋略顯蕭瑟的草原帶來些許生氣。
如果此時站在天狼山不高的山頂上向下看。兩座巨大的營盤斜倚在山腳下,就如同兩頭巨大的野獸,紅著眼睛準備上場戰鬥!彼此相隔二十餘裏。
或許是因為全是騎軍的緣故,鮮卑人的營盤比漢軍規模還要大上一些,呈一種不規則的形狀綿延二十餘裏,那些撐起的帳篷就像是散落在草原上星星點點的白色花朵,這邊稀疏、那邊密集。顯得沒有什麼規律。不過營地裏數量多到恐怖的戰馬讓人不敢小覷。營地內的馬群幾乎是成片成片的!
而漢軍的營寨則顯得規整許多,整個大營呈九宮形狀排列,長寬三裏裏的中軍大營四四方方的,因為實在找不到足夠的木料,寨牆是靠就地掘土夯實的。牆高隻有丈二,隻用來阻擋馬匹衝進,牆外的壕溝倒是挖得三丈來寬、四五丈深,可以有效阻擋鮮卑人的奇襲。寨牆上沒有建造多餘的望樓箭塔,隻是給弓弩手留下了一些提供保護的射箭位,鮮卑人不善攻城,漢軍在防守上倒不需費太多的心。
中軍大營之外,前後左右、前左、前右、下、右下八個方位各有一個長寬二裏的營寨,營寨間彼此通道連接,可以及時互通消息,分兵馳援、為中軍大營提供防衛。
前軍左、中營,是麴義的並州軍團,步騎兩萬五千,輔兵三千人。
前軍右營,是張燕的並州遊騎,此次出征帶來輕騎一萬,輔兵兩千人!
中軍中營,文遠直屬的玄纓衛五千,直屬的驍騎營一萬騎兵,以及輔兵三萬餘人。
中軍左翼,是田豐轄製的鮮卑族呼廚泉和去卑部,有匈奴輕騎一萬五千餘人,劉豹因為與呼廚泉一向不合,所以和並州的異族軍團一萬餘騎分在中軍右翼。兩支兵合在一處,也有一萬三四千。
後軍三個寨子,是顏良統帥的中軍軍團戰輔兵四萬,顏良居中、副將魏延、郭淮居於兩邊。
就是這九座營盤,駐紮了文遠麾下玄纓、驍騎、中軍、並州多個軍團連帶匈奴人的大軍十六萬。
可以看得出來,雖然數量上占著一點便宜,但是優勢並不一定就在漢軍這邊,十六萬人當中,步兵和輔兵的數量還是占據了其中大半,九座營寨裏的騎兵加在一塊,也堪堪隻有六萬!其餘的則都是步兵,而且還有一半是戰力較弱隻能用來進行一些低烈度戰鬥的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