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 民族性格(1 / 2)

邁著略顯倉促的腳步,文遠率領大軍班師頂風冒雪回到了中原。大軍經高柳要塞進入關內,因為如今的晉國都城在癭陶。所以大軍此次沒走壺關繞道,而是從井陘關取道常山、中山,進入巨鹿地界。

直到過了井陘關,天氣才好像猛的轉變起來,雖然還是非常寒冷,不過和山背麵的滴水成冰相比起來,還是要暖和上一大截。

大軍班師回巨鹿,有一個地方是繞不開的,那就是下曲陽的英魂塚,晉軍此次犧牲在北伐路上的將士有四萬三千七百餘人,這些陣亡將士的骨灰都要安葬在下曲陽的英魂塚中。

雖然冀州地麵上已經下了一場雪,可是英魂塚門前的道路積雪已經被清理幹淨,走到英魂塚的大門口,上方的牌匾已經換成由大書法家鍾繇的親筆手書,這是文遠在做上晉公那一年時提議的,典農中郎將劉惠雖然也算有名,不過和鍾繇比起來,還是要遜色了一籌。

而且此時英魂塚的規模相比起來,和以前也有了天壤之別,記得當初建英魂塚的時候,英魂塚隻占了這麼二十幾畝大小那麼一處地塊,如今十多年過去了,英魂塚的規模比之前大了幾十倍不止!陵園裏墓碑密密麻麻整齊有序的排列,長眠在這裏的英魂已經數以十萬……

看著這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碑林,文遠包括所有來到英魂塚的將士們都神情肅穆,默默不言。安排人將此次北伐犧牲的將士骨灰在陵園裏安葬下來,文遠的心情突然有些沉重,自己從一個小小的下曲陽縣長一步步走到現在,這些陣亡的英魂就是自己一步步掌握權柄的見證,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成為一員名將都要付出那麼大的犧牲,更何況文遠已經封公建國了呢,日後……葬在這座陵園裏的英魂還會多出多少呢?

突然,文遠自認為一向堅定的內心前所未有的一陣迷茫,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對,還是錯的呢?

文遠眼神的迷亂讓陳宮看的正著,連忙上前勸諫道:“主公,自古朝代更迭,哪一次不是生靈塗炭?這些人並非因主公而死,而是因為這該死的亂世!而因為主公的出現,我等才在這亂世之中看到一份結束的希望,這些戰死的英靈就是因為這個才無怨無悔的追隨在主公身邊的,為了結束亂世而死,英靈們死得其所!”

聽了陳宮這幾句勸,文遠的心情才稍稍舒緩了些,突然,文遠想到了前世學過的一首散曲,是誰寫的已經記不太清了,不過曲中的兩句話卻能記得清清楚楚!

隻聽文遠深有感觸的吟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八個字雖短,卻字字千鈞,令在場的眾謀士一陣觸動!主公果然是仁義無雙,一心為了百姓啊!

徐庶素有俠義之心,聞言深為感動的道:“如今天下之人無不深知主公仁德之名,四海之士莫不傾心來投!一統天下,對主公來說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主公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感慨,大亂之後方有大治,待主公來日掃平了這亂世,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這些犧牲的英烈們如果地下有知,相信一定會含笑酒泉的。”

文遠點了點頭,精神一振拱手向眾謀士笑道:“多謝公台、元直良言相贈,我已經好多了!”

不過文遠語氣一轉表情嚴肅道:“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這些長眠在這裏的將士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打算從今往後,每年清明都要在這裏舉行祭奠活動!如果沒有戰事,我一定會親自主持悼念活動,即便有戰事我不在癭陶,也要由坐鎮後方的主官負責執行!我要讓這個活動形成一種風俗,通過祭奠將這些犧牲的先烈們的勇敢無畏精神,烙印一樣深深刻在所有大漢子民的血脈之中!”

這話,文遠說的斬釘截鐵,令在場所有人都頗感震驚,不少人暗地裏以為,祭奠英烈是不錯,可是像文遠說的這麼鄭重,時不時有些小題大做了?

可文遠卻不這麼認為,骨子裏流淌著漢人的血液,文遠始終覺得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文遠相信自己比大多數人愛自己的民族,漢族人勤勞,肯吃苦,論創造力有聞名中外的四大發明,學習模仿的能力十足(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善良、熱情,文化底蘊深厚等等。

可是不能否認的,大漢民族也有不可忽視的劣根性,漢人有些自我優越,憂患意識不足,抱守中庸等等,使得在外人的眼中,漢人溫和的甚至有些軟弱!其實想想也是,似乎除了大漢和明代,似乎沒有幾次主動對外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