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的建議其實很簡單,就是分兵。
從漢中到關中,事實上並非隻有陽平關這一條通道,除了這條棧道路麵最寬路況最好的褒斜道之外,還有另外三條——陳倉道、儻駱道和子午道。
陳倉道,是從扶風郡出散關、經武都到漢中的勉縣,這一條路在最西麵,能繞道陽平關的背後,進入漢中腹地,路況相對褒斜道稍差一些,但是相對來說還算好,楚漢時大名鼎鼎的暗度陳倉點典故就是出自這個地方。
因此陳倉道還是能走的,隻是因為位置的關係,從這條路行軍至少要比走陽平關多走五六百裏以上。
儻駱道,距離倒是比陳倉道近了許多,從文遠現在的位置往西南再走二百餘裏,就能進入這條棧道。隻是這一路的地形也是最凶險的,加之棧道年久失修,這條道幾乎相當於荒廢了,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即便是本地土人走這條路出川的都很少。
儻駱道理論上還是能走通的,隻要動用人力修繕棧道,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既然前人能走,文遠自然有能力修好這條棧道。
不過文遠有能力是不假,可修棧道也要看情況不是?即便文遠有能力修這條棧道,可是天知道這一條棧道要猴年馬月才能修好?眼下陽平關戰事膠著,文遠哪有心思等在這裏修什麼棧道?
再說了,修棧道這種大動靜萬一被張魯知道,派人守住險要一把火把棧道燒掉,那辛苦一回不就前功盡棄了?
都被發現了,還修理個毛?
最後,就是那條子午穀道了,說來這條子午道也是非常有名的,曆史上魏延曆次向諸葛亮諫言,建議走的就是這條棧道。
這條棧道,從漢中南鄉縣出發,一路折向東北,綿延長達八百多裏,在四條棧道中路線最長,而路況之凶險僅次於儻駱道。這條棧道一路都是崇山峻嶺,加上沿途人跡罕至,所以走的人最少。但是有一點不容忽視,子午穀口的位置卻幾乎可稱為咽喉要害,就在距離長安城不到二百裏的正南方!
從漢中直達長安,這樣一條棧道的意義可想而知有多重要!是故魏延才會幾次建議走這條路奇襲長安,隻因為諸葛亮生性謹慎,生恐司馬懿有所防備在這裏埋下伏兵,將從此經過的蜀軍一鍋端掉。所以諸葛亮一生七次出北伐,沒有一次走這條最長最凶險的子午道。
郭淮的建議無疑給文遠打開了一條思路,陽平關扼住漢中咽喉,一味強攻隻怕極難奏效,即便是攻下來想來也得遷延時日,並且兵馬必定折損不少。與其這樣,倒不如仗著兵力優勢,分兵開辟第二條戰線,如果能出其不意一舉殺入漢中腹地自然最好,即便被張魯察覺,也能把漢中軍的主力吸引一部分出來,減輕一下顏良的壓力。
想明白這些,文遠當時就做出了決斷,大軍一分為二,騎兵仍按原計劃走褒斜道馳援顏良,畢竟那裏的路況算起來最好。而文遠親領大軍走扶風,入陳倉道,經武都直殺到陽平關的後方。
計劃原本就這樣定下來了,可中間卻出了一點小岔子,郭淮這小子居然主動提出,想獨自率領一支兵馬走子午穀道!
這簡直是胡鬧!要知道子午道路況凶險幾乎不遜於儻駱道,關鍵是這條路距離比儻駱道還長!如此綜合考慮,子午道幾乎是蜀人最不願走的一條,而郭淮居然偏偏提出走這一條道!
要知道這可是八百裏的山路啊,這並不是一馬平川的平原,一條道走下去就好。走山路難免要翻山越嶺,高高低低的不說,遇到道路不通時還要開路架橋,碰上這種狀況或許一天都難走幾裏路,八百裏的山路,進去了再出來沒幾個月那是想都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