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順江而下,不出一月就來到建業,這裏原本叫做秣陵,是孫權的新大本營。自從和文遠撕破臉之後,孫權就一直想要尋找一個更靠前的點對防線統一協調,又因為張昭奏報此地有帝王氣象,風水極好,前不久孫權就聽從張昭的建議把大本營從吳郡轉移到這兒了。

還別說,把治城遷到建業,孫權的人品運勢頓時走高,在中原連續遭遇災害的這兩年多時間,江東卻風調雨順,人口經濟都得到不小的提升,不僅如此,對南麵山越族的圍剿也取得了幾次決定性的勝仗!現在,山越幾乎已經快要不成氣候,這孫權不僅讓獲得了大批的人口丁壯,以前派去征討山嶽的兵馬如今也能往北線抽調回不少。這讓孫權的底氣一下子壯了許多,用他的話說就是如果再興兵北伐,江東至少能抽調出二十萬兵將!這是前次孫權前次偷襲徐州所用兵馬的整整兩倍呢!

可以說在文遠把天子遷往洛陽的這兩年,天下局勢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先是劉備入主成都,接著又是孫權遷都建業,漢末三足鼎立的態勢終於形成了!

就在這樣的情勢下,鄧芝拜見了有些躊躇滿誌的孫權,提出了請孫權出兵牽製張遼的主張……

雖說這兩年內部的良好發展勢頭讓孫權底氣大漲,可他終歸不是傻子,冤大頭一樣不要任何報酬就幫劉備牽製張遼,所以一聽說劉備除了答應給一些糧草輜重之類的蠅頭小利,孫權猴精猴精的一時間把眉頭皺得老高,裝著愁眉苦臉模樣又是這問題,又是那難處的,總之就是不願意興兵討伐張遼。

談判雙方都是人精,孫權這邊磨蹭了三天,鄧芝如何看不出孫權想要什麼?三天時間,鄧芝就旁敲側擊打探出孫權出兵的底線,忙派人急急回去向劉備彙報,孫權這貪得無厭的家夥不給點實質性的好處還真滿足不了!

孫權此時最想要什麼?毋庸置疑當然是荊州!雖然孫權也知道現在兩家正是聯盟時期,內部的彼此傾軋消耗其實並不好。不過誰讓孫權也知道晉兵的厲害呢?江北的那些地盤雖好,可孫權知道就算打下來也守不住啊!隻能把算計打在江南的地盤上,這一來,最適合下嘴的地方自然就非荊州莫屬了!

而且孫權此時之所以給劉備下小絆子,也不無怪劉備當初答應交割三郡卻轉臉不認賬的意思。當初劉備答應孫權出兵後割讓江夏、桂陽、長沙三郡,最後孫權隻巴巴得了一個長沙。之後劉備又說奪了西川再把桂陽讓出來,可現在劉備都在成都城裏做了一年多,這事兒一直拖到現在孫權也沒拿到桂陽,可以說孫權已經被劉備前後忽悠了兩次,心裏怎麼能不惱?既然你劉備言而無信,那就別怪我孫權趁人之危,獅子大開口了——我要你整個荊州,而且是立刻,不帶分期付款的!

劉備接到鄧芝書信時新年都已經過了,北麵張遼在漢中的二三十萬主力厲兵秣馬、蠢蠢欲動,眼看著等天氣轉暖就要打仗,這讓劉備著實心裏發慌。不過劉備也是知道取舍的梟雄,知道東吳若不出兵,憑他一家之力絕難對抗張遼,大難臨頭索性一咬牙給鄧芝送去了新的談判條件:答應拿桂陽、零陵、武陵三郡作為談判條件,至於南郡和新設的襄陽郡,你孫權想都別想!我劉備要是被張遼滅了,下一個倒黴的就是你孫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