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工作過程和崗位能力要求的高職電子信息專業課程體係構建
學術交流
作者:沈敏
【摘要】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課程體係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保障,始終占據核心地位。本文闡述了高等職業院校電子信息專業課程體係改革與設置的思路,基於工作過程和崗位能力要求重構課程體係,用以滿足本地區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課程體係;工作過程;崗位能力
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重慶市進行產業升級重點發展的產業,高職院校需要為地區發展培養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電子信息專業人才質量培養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體係構建是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我們對基於工作過程和崗位能力要求的電子信息專業課程體係進行構建改革。並在我校學生中進行實踐,以驗證改革成效。
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定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為社會服務的方向,因此,必須以當地本行業特點和經濟發展實踐為依據,力求科學、合理,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按照“準確定位、夯實基礎、提高能力、訓練到位”的理念構建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企業調研和職業崗位分析,對學生的就業崗位和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準確定位;構建基於工作過程的一體化的專業核心課程和基礎平台課程的實訓課程;在專業基礎知識適度、夠用的前提下,保證課程體係的係統性,拓寬和增強專業發展後勁。
“企業需求”是專業設置的依據和出發點。
為主動適應重慶市產業轉型和筆記本生產基地、兩江新區建設的需要,立足於重慶市重點支持的電子製造、通信設備及微電子技術等產業,以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為背景,針對高職學生認知規律,以企業需求為依據和出發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我們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綜合素質養成教育貫穿始終的需求導向、校企互嵌的“163”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以工作過程和崗位能力要求為導向,構建高職電子信息專業課程體係
按照認知規律,高職學生在學校的三年期間,依次要進行職業通用能力、職業專門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
這三年裏,按多學期、分段式形式組織教學,第一階段完成職業通用能力的培養,第二階段完成工學交替的職業專門能力培養,第三階段為預就業頂崗實習階段的職業綜合能力培養與創業能力培養。
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遵循“以崗定課、課證融通”的原則,開發基於電子產品設計製造流程各崗位設置與技能需求的專業課程體係。與企業共建專業課程標準,以職業發展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中心,優化“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根據電子信息專業和學科特點,認真解構電子產品設計製造流程崗位的設置和對人才的要求,在明確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上,力爭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原則,“以崗定課”,確立專業課程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