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出版產業真正的優勢(1 / 2)

台灣出版產業真正的優勢

專欄

作者:陳穎青

前不久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的事情,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台灣的出版產業被某些業者視為一個典型的,將在開放市場的過程中迅速被大陸的龐大資本擊敗、並吞噬的產業;我們偉大、自由而珍貴的出版產業,是如此的脆弱,隻要大陸業者借著印刷注資叩關,我們“原來就小型、納米型的業者”就會“形同以卵敵石,難逃被消滅或並購的命運”(郝明義:《我們剩不到二十四小時了》)。

這是真的嗎?台灣的出版產業真的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嗎?讓我們簡單回顧幾個事實。

我們確實有無數納米型的小業者,也有我們的出版史上最自由、最不設防、競爭最激烈的出版市場。但在台灣的暢銷書排行榜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最活躍、最有力量、戰鬥力最強的中小型出版社。

以去年(2012)博客來不分類前一百大的暢銷榜為例,在這個清單上,我們會發現一百種書總共散布在四十四家出版社裏麵(見文末附表),如果是在美國,這是難以想象的情況。美國的暢銷榜基本上是六大集團(喔,現在剩五大了)的天下,像台灣這麼分散的家數,代表的意義是,台灣的暢銷榜是沒有哪一家業者可以憑一己之力加以壟斷的。

這個暢銷榜還有另一個特征,那就是上榜的中小型出版社(員工數幾個到幾十個的公司)非常多,超過一半以上,裏麵甚至還有一些是傳奇的“一人出版社”。這些中小出版社無懼於大資本的出版集團,占有暢銷榜的能力甚至還超過集團出版社許多。

這個特點有什麼特別嗎?有的,這個特點代表台灣出版是一個憑腦力,而不是憑資本取勝的市場。到目前為止,台灣出版市場裏,有大集團,有港資、日資、英資、美資,各國的資本參與競爭。但沒有任何一個單一集團或外資可以壟斷,也沒有一個外資可以靠著資本雄厚打敗充滿活力與創意的中小出版社。這是數十年來台灣出版市場簡單的事實。

台灣出版市場也許太自由、太放任毫無管製,可是正因為是這樣,這裏的業者特別熟稔慘烈的市場競爭,每個人都在這樣的環境裏,養成了一身行走天下的本事。認為台灣出版市場太自由,缺乏保護,因此很容易被侵略,這是對出版自由的無知。

既然沒有保護,為什麼無法壟斷?原因就是“出版自由”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不隻是字眼有效,而是實實在在的台灣出版生態體係的保證。因此加入這個行業變得很簡單,幾十年來我們不斷在行業裏看到從大公司裏辭職,自己開起小公司的微型出版社,他們在書市呼風喚雨,排行榜的活力超過大公司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