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午年中國際觀察(1)(1 / 2)

把握世界大勢保持戰略定力

在大國關係新一輪的變動調整中,客觀上中國還是比較主動和有利的。這也是新一屆領導人積極運籌大國關係的結果。關鍵是,對於新的變化我們要把握好,從而更能應對好

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世界似乎比15年前人們憧憬“和平的新世紀”時更加動蕩不安。由一個突尼斯小販引發的“阿拉伯之春”已三年有餘,狂潮席卷了西亞北非。進入2014年以來,極端武裝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冒了出來,中東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發生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廣場革命推翻了亞努科維奇,選舉出了波羅申科,克裏米亞歸了俄羅斯,烏克蘭東部州戰火硝煙彌漫。圍繞烏克蘭危機引發的大國間的激烈博弈,許多西方學者指世界恐重回冷戰時代。

在中國周邊,伴隨著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東海和南海風雲再起。日本安倍政府逆時代潮流而動,妄圖篡改曆史,借船出海,成地區局勢隱憂。菲律賓、越南借勢點火,幹擾我和平發展大局。

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發生接近6年時間,帶來經濟版圖的深刻調整變化,到現在仍未完全過去,經濟走向不僅關係到發展、合作,也影響到和平穩定,影響國際格局演變。

世界向何處去?世界形勢該怎樣看?

當前國際形勢六大特征

綜合受訪專家觀點,當前國際形勢發展呈現六大主要特征,並處於複雜變化當中。

一是世界多極化更趨明朗,並導致國際格局深刻調整演變。近年來,新興大國的崛起、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使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傳統大國、新興大國之間及其內部關係出現大調整,從而推動國際格局加速演變。

一個重要趨勢是多極化從曲折前進到加快發展。美國深受一場危機和兩場戰爭的衝擊,“一超”地位動搖,單邊黷武氣焰有所收斂。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全球經濟與戰略重心東移。這一趨勢仍在繼續深化發展。

不過,專家們同時指出,隨著西方發達國家開始走出危機,國際力量對比的“東升西降”趨勢放緩,美歐等發達國家溫和複蘇,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發展遭遇困難,“大而不強”的特點突出,與此同時西方“抱團取暖”努力維持其主導地位。

展望未來10年,“東升西降”仍將處於量變過程,世界格局仍將是一超多強,並出現多個力量中心。美國仍將是世界第一強國,將在創新、金融和軍事領域保持全球領導者的地位。盡管美國對國際事務的主導能力呈下降趨勢,但其主導地位發生根本改變需要更長時間。在國際格局的過渡時期,伴隨著的將是國際以及各國國內的不穩定因素增多。

二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並導致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加深。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對一些國家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它們將麵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

一個重要趨勢是全球化從西方主導變為西方失勢,全球治理中的“南升北降”明顯。八國集團日漸式微,北方國家或發達國家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優勢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地位在這一過程中凸顯。這一點仍在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