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多麵性

一笑而過

作者:譚山山

一邊為追名逐利義無反顧;一邊是人心的焦慮導致拖延症、囤積症、選擇障礙症、親密關係恐懼症等奇怪病症出現。

一邊是情懷;一邊是商業。

一邊是適應社會;一邊是改造社會。

一邊燒錢“申遺”;一邊把“世界遺產”當搖錢樹,過度開發。

一邊罵著小三;一邊尋找著紅顏知己。

一邊痛恨高考;一邊教育孩子這是拚過富二代的唯一機會。

一邊是“布鞋院士”李小文,甘於淡泊;一邊是“叫獸”,德行有虧,“誘奸”女學生。

一邊是一畢業即創業;一邊是“就算是死,也要死在編製裏”。

一邊抵製“洋貨”;一邊到香港搶購洋奶粉。

一邊罵美國、罵移民國外的人“子嫌母醜”;一邊想去美國抄底買房、定居。

一邊鄙視受賄送禮;一邊苦於攀不上關係。

一邊是絕對的自卑,覺得自己是狗屎;一邊是絕對的自傲,覺得別人都是狗屎(柏楊說的)。

一邊自戀;一邊自黑。

一邊猛灌心靈雞湯;一邊對世界充滿深深的不信任。

一邊小清新;一邊重口味。

一邊理客中(理性、客觀、中立);一邊雞主極(雞血、主觀、極端)。

一邊相信“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一邊哀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邊自嘲為屌絲;一邊發著土豪夢,或跟土豪成為朋友。

一邊是韓寒,代表著忙碌又焦躁不安的部分;一邊是郭敬明,代表著功利化、縱欲的部分。

一邊是“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回到家鄉卻成了陌生人;一邊是在城市矯情地抒發“鄉愁”。

一邊是隨波逐流;一邊是寧願自己慢一點、笨一點,過得老派一點。

一邊熱衷於過洋節;一邊不想回家過年,變成“恐歸族”。

一邊拋棄傳統;一邊集體懷舊——比如所謂“民國情結”。

一邊是出國就變好人,不敢隨地吐痰,不敢亂扔煙蒂;一邊是回國又打回原形,大家都一樣德性自己何必獨善其身。

一邊身體在國內;一邊心靈在國外,電腦、手機和社交網絡上統統用英文界麵,並分享如何“假裝在國外”的技巧。

一邊努力保護自己的隱私權;一邊熱衷於圍觀明星八卦,成了魯迅所說“無惡意的閑人”。

一邊發誓“再淘寶就剁手”;一邊忍不住“買買買”。

一邊對所謂“人生贏家”羨慕嫉妒恨;一邊在他們被“人肉”後英明地表示“早就知道會這樣”。

一邊鄙視那些韓寒、王思聰一發微博就喊著“嶽父萌萌噠”、“老公麼麼噠”的人;一邊在他們微博表態“嶽父/老公,你看我說得對吧”。

一邊在網絡世界相互點讚;一邊卻從來不對任何一個話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