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兒李仁(1 / 2)

太陽即將落山,一處不知名的青山下,一個小村子裏升起了嫋嫋炊煙。村子不大,約莫隻有四五十戶人家,在夕陽下顯得格外靜謐安和。

在大周王朝的統治下,農業發達,百姓生活自給自足,像這樣的小村莊比比皆是。此時,在村口正有一個少年左奔右跳地跑進村子,這少年長的隻是普通,但那一臉純真的笑容卻是讓人如沐春風。

“小仁,今天又是一無所獲啊?”少年剛進村沒一會兒,就聽到一聲中氣十足的笑罵聲。

“王大叔,我都說了幾次了,叫我全名。”少年一臉的嚴肅,對那聲音主人認真的說道。

“好好好,下次,下次一定。”被少年稱呼作王大叔的中年壯漢看到少年那認真的樣子,笑著說道。

“一定要記住哦。”少年將信將疑,回答起王大叔原先的問題:“今天可不是沒收獲,我足足抓到三隻兔子,不過都還小,我就放了。”

王大叔聞言臉上一樂,“我說小仁啊,咱做獵人可不興這一套啊,說說,你今年都放了多少‘小’兔子了。”

少年一時無言以對,急急忙忙地跑開了,留下無可奈何的王大叔。

少年原名李仁,是個孤兒,十幾年前被村裏的李老頭撿到,就一直當親兒子養著;說起這老頭,倒也不是土生土長的村民,聽他本人說就是家道中落,四處漂泊,見這村子風景好,就想著定居此處,剛來到村子時村民可不信這個,對他抱有疑心,好在數年過去,也沒發生什麼事情,李老頭也就被村民承認,這一住就是幾十年,更是有了李仁這從天而降的兒子,生活過的倒也自在無比。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小村子就在山腳下,村民時不時進山狩獵,吃點肉食,而李仁自打第一次跟隨村裏的獵人進過山後,每天都往山裏跑,雖是如此,卻沒見過他帶過什麼山雞野兔回來過。

李仁與李老頭住在村子的最東邊的,與其他村民有些距離,但也不遠,李仁在村子裏遊來跑去,很快就到了家,

李仁開門進去,隻見李老頭正坐在院子裏,眼睛微眯著,嘴裏還在嘟囔著曲子。“老頭,這曲子你整天嚷嚷,竟也不厭倦?”

李老頭眼都沒睜開,教訓道:“你這小崽子懂什麼,趕緊進鋪蓋睡去。”話雖嚴肅,但嘴角那一抹笑意卻是暴露了他此時的心情。

“好,就你這老頭子最懂了好吧?”李仁怪聲怪氣的侃道,走進屋裏。

......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李仁就已經起床,爬上了屋頂看著緩慢升起的太陽,這是李仁從小就養成的習慣,隻要天氣允許,他都會看著太陽升起,他喜歡這種天地逐漸充滿光明的景象,這讓他的心無比的充實。

很快,陽光籠罩大地,太陽完全升起,觀日結束,李仁爬下屋頂,開了門就往外跑。

李仁熟練地穿行在縱橫交錯的籬笆和房屋之中,很快就到達了一處門前。這回這個活潑的少年郎可是安靜了下來,在那門前靜靜的守候,不一會兒,老門板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個書生打扮的男子走了出來,這男子麵留長須,臉微微揚起,很是傲氣。

這書生正是李仁的啟蒙老師--王有才,也是全村唯一一個去外麵學成歸來的人,可惜村裏的其他村民對他不是很看重,認為孩子還是多在田地裏跑跑好,都不願意把孩子送到他那,唯有李仁,從小就跟著他,敬他為師,受其指導,讓這王有才一身學識有處可泄,可謂傾囊相授不過如此。

事實上王有才的學識也是半桶水,文字倒是知道些七七八八,曆史傳聞也是了解一些,但對一些學問上的研究就不堪一提了,這也是他回到故鄉的原因所在。

“先生,上次你講的振威將軍在敵軍叢中七進七出的故事還沒說完,今天可要繼續?”李仁一臉的希冀。

王有才長嗯一聲,道:“那個不急,今天為師給你講講一些凡人永遠了解不到的秘聞。”王有才一臉神秘,說到最後聲音逐漸變小。

“秘聞?”李仁嘀咕一聲,突然眼前一亮,比之前更甚,“先生,您快快說來。”

王有才看著李仁眼裏的求知欲望,坦然一笑,將李仁領進門去。

剛一坐下,王有才就正兒八經的喝了一口老早就準備好,擺在桌子上的粗茶,隨後道:“之前給你講的曆史,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傳聞紀要,主要是給你增長點曆史常識,而今天,我要給你講一講一個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