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采
作者:
科學家如何預測未來氣候?
IPCC預測,如果不采取全球聯合行動減排溫室氣體,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相對上升1.1℃~6.4℃。那麼,科學家是如何預測未來氣候的呢?目前科學家主要利用氣候模式對氣候變化進行模擬和預測。氣候模式是根據一套描述氣候係統中存在的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數學方程組而建立的。氣候模式中必須包括能描述氣候係統中各部分的圈層模式及相關的重要過程,然後通過一定的方式把它們耦合在一起,成為複雜的多圈層耦合的氣候係統模式,這已成為預測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工具。氣候模式的預測不僅依賴於模式本身的設計水平,而且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北京林泉提供)
為什麼在瓷碗上容易貼上保鮮膜,而不鏽鋼碗上不行?
保鮮膜之所以能夠緊貼在光滑表麵上,是因為在把它從卷軸上揭下來時,上麵帶上了電荷。保鮮膜能夠緊貼在物體上,是因為保鮮膜和它所貼附的物體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電勢差。隻有在被貼附的物體是絕緣體的場合才可能有這種電勢差。如果物體是金屬,保鮮膜上的電荷會立即消散在整個金屬物體上,自然就不會有這種效應。
(北京徐風提供)
為什麼蚊子之類的小飛蟲不會被雨點擊中?
這是因為下落的雨滴在其前方(下方)的很小範圍會產生一個壓力波。這種波將小飛蟲推向側旁,因而不會擊中它。蒼蠅拍是用絲網製成的,或者上麵開著許多小孔,這就減小了拍打時所產生的這種壓力波,否則,蒼蠅一定會逃脫。小飛蟲的世界不同於我們的世界,在尺度大小上相差懸珠。我們可以把雨滴與小飛蟲之間的碰撞比喻為一輛以雨滴速度行駛的汽車,與一個僅有通常人體密度千分之一的人發生碰撞。這個低密度的人就是一隻大小和形狀同人一樣的氣球。還沒有被汽車撞上,這個氣球人早就被汽車前方的壓力波吹到一旁了,隻要沒有再撞上別的硬物,就不會破裂。
(北京徐風提供)
做手術時一般都要用到麻醉劑,有沒有對麻醉劑沒反應的人?
麻醉大致可分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兩大類。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時,意識消失,全身肌肉鬆弛,從而不會體驗到疼痛。而局部麻醉,隻是將患者身體的某些部位麻醉。有些藥物,即使應用劑量很大,患者的反應也不明顯,麻醉藥是否會遭遇如此尷尬呢?答案是,不會。換句話說,沒有“麻不倒”的人,隻是用藥劑量多少而已。麻醉藥物具有“普適性”,能麻倒你的也一定能麻倒我。當然,若藥物失效或穿刺部位不正確、麻醉藥物未注射入血管等,就會出現麻醉不起效的假象。
(北京吳浩提供)
【責任編輯】蒲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