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小型水利體製改革的實踐與探討(1 / 3)

農村小型水利體製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產業發展

作者:韋英幸

摘要:文章以百色市右江灌區為例,簡要介紹了灌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實施的改革措施:成立用水戶協會,小型水庫及各電灌站以承包、租賃等方式進行改革,並在反思改革成效的基礎上,提出對農村水利體製改革的個人見解。

關鍵詞:小型水利;體製改革;右江灌區;用水戶協會;電灌站

中圖分類號:TV-9 S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03-0007-03

右江灌區位於百色市中部,由百東河、磺桑江、龍須河及28個小型水庫等四大灌片組成,灌溉範圍為田陽縣的頭塘、田州、百育和田東縣的祥周、平馬、林逢共6個鎮60個村,是百色市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近幾年來,右江灌區積極探索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製和用水體製改革,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一定的成效。為了使農村小型水利體製改革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在此,對我局進行的改革工作做一個階段性總結,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右江灌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支渠以下工程老化失修,管理失控

隨著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的實施,灌區幹渠正逐步進行防滲加固處理,節水狀況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支渠以下工程,責任主體不明確,一般管理的是縣水利局,受益的是鄉鎮和村屯,事實上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基本處於失管狀態。縣水利局缺乏管理和維修資金,鄉鎮進行管理名不正言不順。因此,支渠以下工程的管理有名無實,導致遭到人為破壞,渠堤上亂扒、亂掘、亂建嚴重,用水時蜂擁而來,不用水時無人問津,閘門有人開,無人關。

1.2 收益農戶瞞報麵積,灌溉麵積與收費麵積不符

右江灌區大部分地處丘陵地帶,隨著農業開發的進行,群眾掀起開荒造田造地的熱潮,梯田從坡腳開到坡頂,有些村屯的農戶開墾的畝數跟分到責任田的畝數差不多。然而這部分新開墾的麵積不但農戶、隊幹不願報畝數繳納水費,而且每年在填報收費麵積時,還以減免建房用地、公路占地、高田水尾等理由,加大實際減免的畝數,以至收費麵積與灌溉麵積嚴重不符,實收水費沒能體現出真正的灌溉效益。

1.3 水資源浪費嚴重

水資源浪費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支渠以下渠道大部分都是土渠,而且已老化失修,防滲能力極差,輸水損失大;二是目前都是按畝交納水費,用水多用水少都是一樣,沒有形成有效的節水獎勵機製。閘門有人開,無人關,有一半的水量像過客一樣從田間溢到排水溝,再排到小溪流到右江河,水資源極大浪費。

2 改革的主要方式

2.1 推動和協助自流灌片的村屯成立用水戶協會

為了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大力推進農業灌溉末級渠係的產權及管理製度改革,引導用水戶積極參與供水工程的運行與維護,增加水價的透明度,減少中間環節的加價和收費,提高水費實收率,以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為主要形式,在政府的引導扶持下,將支渠以下水利工程下放給協會管理、使用,讓用水戶以主人身份自主決策,積極參與水利工程的維護、用水與收費。

2.2 小型水庫及各電灌站以承包、租賃等方式進行改革

小型水庫及各電灌站大都遠離城鎮,如果安排本單位職工管理,職工不安心工作,而且成本也高。改革後,工程安全運行、水庫水量調配等都聘請用水戶協會的總管水員進行日常管理。而灌區內的補水、提水,電灌站則主要以承包、租賃這兩種方式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