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橋頭跳車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技術交流
作者:塗曉瑩
摘要:在我國已建成的高等級公路中,橋頭跳車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橋頭跳車直接影響行車的舒適與安全,會破壞橋台、橋頭路麵以及橋梁伸縮裝置,是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隱患。文章淺析了橋頭跳車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並且提出了一種用於解決橋頭跳車的新型材料,即MOH材料。
關鍵詞:橋頭跳車;預防措施;MOH材料;交通事故
中圖分類號:U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03-0075-02
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橋頭跳車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公路設計者和建設者努力解決的問題之一。橋台與台後路基的不均勻沉降,造成了橋台和路基頂麵的沉降差,從而產生了橋頭跳車。當沉降差超過2cm時,將使此處的路麵斷裂,從而使行車產生明顯不適,對行車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1 橋頭跳車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設計結構不合理、施工控製不嚴格都是造成橋頭跳車的原因。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路基壓實度不足而產生的差異沉降。現從設計與施工兩個方麵討論具體措施:
1.1 設計方麵
1.1.1 保證橋頭路基的壓實度。橋頭路基需分層壓實,且各層的壓實度必須符合相關規範對於路基壓實度標準的規定。
1.1.2 選擇合適的填料。設計對施工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因此,設計中選擇合適的填料尤為重要。台背後一定範圍內可選擇工程力學性質良好的土填築,如砂礫土、砂性土等。這些土體滲水性能良好、無孔隙水壓力、抗壓強度較高且容易壓實,能有效地排除土體中的自由水。條件便利的地區也可選用粉煤灰、水淬渣等輕質材料填築,這些材料質量輕、自重小、排水性能良好。有的地區台背填料常采用石灰土,這種材料可形成板體結構,從而使填土強度提高、土壓力減輕。
1.1.3 注重排水設計。水對地基強度及台背填土的強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土體的含水量過大,會很大程度地降低地基承載力,也容易造成邊坡土方的坍塌。因此,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水的影響,更加注重橋頭填方路基的排水設計,必須采用合適的方法、措施,確保橋頭路基的排水通暢。在有地下水或地表水滲入時,需要設置排、截地下水的滲溝或排水溝。
1.1.4 橋頭路基處理。橋梁在設計時,一般多采用深基礎,其沉降量相對很小,而橋頭路基往往達不到與橋梁基礎相同的標準,其沉降相對較大,這樣就會在橋頭處不可避免地產生沉降差。為使沉降差平順地過渡,避免出現錯台,設計中除設置橋頭搭板外,還應對橋頭路堤的地基進行特殊處理。如采用粉噴樁、碎石樁、石灰樁等方式進行加固處理,通過計算,確定出加固處理的範圍,排樁的形式宜由多到少形成一個過渡段。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原狀地基多由吹填土組成,目前該區域部分大中橋的橋頭地基處理,設計中廣泛地采用了水泥粉噴樁的方法,並且在施工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 施工方麵
1.2.1 保證壓實度。橋頭路基施工應嚴格按照設計或相關施工規範規定的標準進行壓實,各層的碾壓都滿足了要求,就基本能有效地控製產生差異沉降。
當壓實標準無法達到相關標準時,必須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如摻入石灰或水泥,或者換填其他工程力學性質良好的材料等。
1.2.2 台背回填土。
(1)台背回填填料一般應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如砂礫、礦渣、碎石土等,當采用非透水性土時,要在土中增加如石灰、水泥等外摻劑,且應控製填料的粒徑,一般填料的最大粒徑不得超過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