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移動讓個人終端技術活力再現(1 / 1)

視野

作者:許傳朝

前幾天參加了一次移動互聯技術研討會,一位有著十多年技術追蹤經曆的媒體同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感慨技術市場活力再現,終於又有好戲看了。

的確,在過去的十多年間,PC主導著個人終端市場,其技術步伐一直在跟隨著Wintel的技術節奏,除了英特爾的主頻、製程和平台以及微軟的Windows一代代升級,鮮有技術看點,在一個過分集中或者一家獨大的技術領域,“故事”匱乏不可避免。

在個人終端市場,移動終端超越PC已經是大勢所趨,IDC的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0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從1.735億部增長到3.026億部,PC銷量則從3.048億台增長到3.642億台。PC的增長速度在放緩,智能手機的增長在加速,並且在2010年的第四季度,智能手機以1.009億台的銷量首次超越了PC的9210萬台。2010年,平板電腦出貨量達到了1700萬台,2011年將增長162%,達到4460萬台,到2012年有望達到7080萬台。

相較於PC,移動終端所涉及的移動互聯產業鏈更加寬泛,所以參與的玩家也更多,AT&T和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華為和中興等傳統通信設備廠商、高通和威盛等核心芯片廠商、微軟和蘋果等係統廠商、聯想和惠普等PC廠商、RIM和諾基亞等手機廠商、穀歌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還有眾多的開發者和係統集成商都會加入其中,玩家多了,“故事”自然也會更豐富精彩。

首先在核心芯片領域,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平板電腦,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有高通、德州儀器、博通,還有三星電子、ST-Ericsson、nVidia,英特爾和AMD早晚也會加入,除了之前主導的ARM架構,X86架構也會引入。多家廠商同時參與,可以使處理器技術有更多的方向和多種選擇,也會有更多的技術突破和跨越。

在操作係統領域,智能手機隨著諾基亞和微軟的合作,競爭格局開始明朗,蘋果的iOS、穀歌的Android和微軟的Windows Phone聲勢稍大,不過RIM的黑莓和諾基亞的Symbian也不容忽視。

而在平板電腦領域,除了iOS、穀歌的Android和微軟的Windows之外,惠普的Web OS和RIM的QNX同樣極具競爭力。

除了以上的核心技術,網絡接入、顯示、操控、功耗、尺寸和重量、設計、應用開發等關乎用戶體驗和應用水平的技術也會影響移動終端的發展。

移動終端領域由於有寬泛的技術參與者,也會因此有更多的技術懸疑,技術創新活力更強,技術看點自然也會更多。

創新和活力是技術進步的基礎,也是產業發展的動力,移動終端的技術也將是移動互聯產業發展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