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見你粗糲成長的弧度

拓展閱讀

作者:安寧

朋友拍攝短片,我過去幫忙,給他挑選演員。我們在一所中學門口擺出星探的Pose,等著放學鈴聲響起,從洪水泄閘一樣奔湧而出的“90後”裏,挑選那些適合於不同角色的演員。

我們很快鎖定了目標。那是一個神情淡漠懶散的男生,書包的帶子快要耷拉到地上了,卻還是渾然不覺,兀自向前走著,有著不合群的孤單與驕傲。

我穿過重重的人群,及時地將他攔截在學校門口。我拿出朋友的名片和劇本簡介,說,我們要拍攝一個短片,想找演員,覺得你合適,不知你有沒有興趣。他將名片隨意丟在自行車車筐裏,而後淡淡掃了一眼劇本的名字和內容簡介,用慵懶的語氣回複我說,我看看再說吧。

就在我和朋友對這個幹什麼事情似乎都不會起勁兒的男生失望的時候,他突然打電話過來,說,已經想好了,答應出演我們需要的那個角色。

我有些為朋友擔心,將一個重要的角色給這個明顯沒有團隊精神的男生,是不是一個失誤。

短片很快進入了拍攝。那個被朋友叫做阿三的男生,在默記著台詞,或者一個人對著鏡子,排演著即將拍攝的情節。相對於其他男生的吵嚷與喧嘩,他的安靜,有著讓人不可接近的距離感。我很難猜出朋友是如何一遍遍要求他將同一句話在鏡頭前重複說上20遍,卻可以始終沒有一聲抱怨。

我完整地看過其中一段影片的拍攝,講的是阿三所處的小團體為了各自的利益,犧牲了其中一個朋友的名聲,導致這個男生被學校開除,阿三在洗手間裏朝這些所謂的哥們兒吼叫。不知何故,我與周圍的人都覺得阿三已經演得足夠投入,嗓子幾乎都啞了,但朋友始終覺得缺少了幾分疼痛感,於是便讓阿三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最後,這個短短兩分鍾的鏡頭,竟耗費了一下午的時間才最終通過。拍攝完畢時,阿三用僅剩的一點兒力氣,嘶啞著嗓子,問朋友他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演員。朋友像一個大哥,拍拍他瘦瘦的肩膀,說,阿三,你是我遇到的最棒的演員,真的。

16歲的阿三,和電影裏的角色一樣,出生於單親家庭,父母各自有了新的歸宿。他在母親的新家裏,有無所適從的恐慌,卻用冷硬的表情和輕狂的舉止,掩藏住內心的孤單和對溫暖的渴求。

短片剪輯時,我在屏幕上又看到那個阿三,他的第一個鏡頭,竟是麵對著大家微笑的特寫。那樣淺淡的笑容,因為近到可以觸摸,隔著時空看過去,總感覺有一絲的疏離。就像他原本應該滿不在乎,應該在排練時跟朋友耍小孩子脾氣,應該遲到早退,應該對微薄的報酬斤斤計較,應該嘻嘻哈哈,應該得意忘形……這才是“90後”的阿三所應具有的表情。

但我還是從這樣少有的微笑裏,看清了這個男生在左衝右突的青春煩惱裏,隱藏著的柔韌的光華。是這樣的溫度,讓他於最叛逆的少年時光,可以如山野裏的一株柏樹,旁若無人地生長。而那稚嫩的枝條,衝出藤蔓的纏繞或者其他枝杈的阻礙,成為那插入藍天的張揚的主幹。

而這,便是像阿三一樣孤單的少年成長的粗糲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