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類的幾份遺囑

拓展閱讀

作者:魯先聖

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另外一份遺囑超過諾貝爾遺囑的影響。有個形象的比喻:全世界物理、化學和醫學三個領域最優秀的果實都被放入了諾貝爾獎的籃子裏。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諾獎授給了物理、化學與醫學領域公認最優秀的科學家,從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量子物理的創始人普朗克到居裏夫人等20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都是諾獎的獲得者。用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擔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十多年的埃林·諾爾比教授的話說,諾貝爾獎描述了一部科學發展史。

而這一切,都源於那份神聖的遺囑。諾貝爾在這份遺囑中取消了分贈親友的部分,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用於設立獎勵基金,於1897年初在瑞典公布於眾: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變換為現金的財產,將以下列方式予以處理:這份資本由我的執行者投資於安全的證券方麵,並將構成一種基金;它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的形式,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裏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將被平分為5份,其分配辦法如下:一份給在物理方麵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給作出過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給在生理和醫學領域作出過最重要發現的人;一份給在文學方麵曾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作品的人;一份給曾為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為廢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舉行和平會議作出過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物理和化學獎金,將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生理學和醫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授予;文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授予;和平獎金由挪威議會選出的一個五人委員會來授予。我的明確願望是,在頒發這些獎金的時候,對於授獎候選人的國籍絲毫不予考慮,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隻要他值得,就應該授予獎金。

同樣對人類一直產生著巨大影響的是偉大的法國總統戴高樂的遺囑。1952年1月16日戴高樂將遺囑親手交給蓬皮杜,遺囑是密封的,他要求遺囑在他去世後才能啟封。

戴高樂不幸去世以後,人們打開了密封的遺囑:我希望在科龍貝教堂舉行我的葬禮。如果我死於別處,我的遺體必運回家鄉,不必舉行任何公祭。我的墳墓必須是我女兒安娜安葬的地方,日後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裏。墓碑上隻寫:夏爾·戴高樂(1890—)。

葬禮要由我的兒子、女兒和兒媳在我私人助手們的幫助下安排,儀式必須極其簡單。我不希望舉行國葬。不要總統、部長、議會代表團和公共團體參加。隻有武裝部隊可以以武裝部隊的身份正式參加,但參加的人數不必很多。不要樂隊吹奏,也不要軍號。

不要在教堂或其他地方發表演講。國會裏不要致悼詞。舉行葬禮時,除我的家庭成員、我的解放功勳戰友和科龍貝市議會成員以外,不要留別的位子。法國的男女同胞如果願意的話,可以陪送我的遺體到達它的最後安息之地,以給我的身後遺名增光。但我希望要靜默地把我的遺體送到墓地。

我聲明,我事先拒絕接受給予我的任何稱號、晉升、榮譽、表彰和勳章,不論是法國的還是外國的。授予我上述任何一項,將違背我的最後願望。

這份戴高樂親自起草的遺囑,一直珍藏在法國總統府內,他不僅僅是後來曆任法國總統的楷模,也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統治者的一麵鏡子。

同樣的還有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的遺囑。晚年時,傑斐遜總結了自己一生的三大功績,弗州的宗教自由法案、《獨立宣言》和弗吉尼亞大學。美國人受賜於傑斐遜的實在太多了,他不隻給了美國人《獨立宣言》、《人權法案》,還有美國曆史中民主的形成,在平等中覓取自由的原則,美國的貨幣製度,宗教自由的觀念和奴隸應該獲得自由的偉大思想;他還致力於最為實際的事業,拓展了美國的領土,發展了西部。任何一個美國人,即使林肯,對於美國和美國人民的貢獻都不能和他的貢獻相提並論。林肯說,“如果你想證明傑斐遜的偉大,你可以注意下述的事實:持不同政見的人,無論他們的政見多麼不同,都可以從他們的思想裏找到根源。美國的每一個政黨,都遵奉傑斐遜為它的導師。”美國人沒有稱呼傑斐遜思想,但確實比什麼主義、思想、理論、學說都更加持久。後來,林肯繼承傑斐遜未竟之業,將美國奴隸製度廢除。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在整個美國享有崇高無比的尊敬、為美國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勳的偉人,在他去世之前,自己撰寫了遺囑,並且讓這份遺囑作為自己的墓誌銘,並囑咐他人“不得增添一字”。他的墓誌銘隻有五行文字:“美國《獨立宣言》和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的執筆人,弗吉尼亞大學的創辦者,安葬於此。”而對於他曾當過八年美國總統的經曆竟隻字未提。

這樣幾份遺囑,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超越了它們的國界和民族,成為人類社會共同的遺產,不僅僅深刻影響著他們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也成為世界上所有國家和民族的旗幟。

Tip:收藏+分享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013年21期),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