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集約化
封麵故事
長期以來,“菜貴傷民,菜賤傷農”成為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農產品電子商務不僅能夠解決流通環節的成本過高,讓買賣雙方直接見麵,還可以促使農業集約化進程加速,達到產業轉型升級的目的。
從“蔬菜工廠”到“蔬菜商場”
中國農業產業目前所處的進程是由分散型向訂單型農業轉型的過程之中,過去中國農業產業是分散的種與賣,雖針對大米等糧食作物有保護性政策,但是,未建立種植者與直接使用者的關係,中間商通路成本高,信息不對稱嚴重。農產品流通環節多,損耗大的“兩頭叫中間笑”的怪圈讓農民和消費者都苦不堪言。
農產品從農戶到達消費者手中一般要經過4至6個環節,包括農民-收購商-產地批發市場-運輸-銷地批發市場-配送至超市、菜市場或農貿市場,每增加一個流通環節,成本將增加5%至10%,加上各種稅收和管理費用,流通環節成本約占菜價的一半。因此,需要通過“訂單模式”的信息橋梁打通農業流通環節。有效規避農戶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稱,效益差的運營現狀,從而有效推進農產品的流通性由分散型向訂單型農業轉型。
“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比爾.蓋茨的話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電商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而電子商務對農產品銷售的影響也日益加深,如今在山東壽光,從不足一克的小種子,到價值百萬的蔬菜訂單,都已借助電子商務走向全國各地。農產品銷售和電子商務的有效融合,不僅讓壽光開啟了農產品銷售的“電子商務”時代,也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壽光模板”。
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借鑒荷蘭花卉拍賣模式,線上重點建設專業農產品拍賣,線下建設蔬菜電子拍賣市場,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推進,互為補充的營銷網絡。借助電子商務的發展,壽光蔬菜網絡銷售不斷探索新模式,構築起了一張虛擬的電子銷售網絡,依托“兩網”銷售,壽光實現了從“蔬菜工廠”向“蔬菜商場”的轉變。
目前,該市正在建設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就是依托壽光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以電子商務為主線,重點構建電商交易技術平台,引進電子商務企業及電子商務服務商,培育和提升傳統企業的電子信息化水平,促進傳統線下市場和線上市場的共同發展,打造集電商集群、外包服務、營銷推廣、倉儲物流、人才培訓於一體的電商產業鏈,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除山東壽光外,近一年多各種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紛至遝來。湖南33個品牌農產品借助“特色湖南”網上平台,4個月網上銷售額達400多萬元;上海的“菜管家”通過網上接受訂單,將上海及周邊區域的優質農產品配送到市民家中,預計今年銷售額將達1.5億元;河南眾品食業有限公司2011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50.03億,2012年166.36億,2013年上半年達到113.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