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有問題(1 / 2)

官場自古就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連古代的皇帝都免不了在挑選官員的時候偏向挑選跟自己關係親近的人才,何況是底下的官吏大員呢?現代官場稱這一現象為“圈子文化”,盡管兩種現象說法不同其實本質上都一樣,無非是當領導的習慣任人唯親。

雍正王朝電視劇大家可能都看過,那個李衛,他大字不識幾個,但是是雍正的家奴,雍正帝即位後,便立即任命李衛為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改任命為雲南鹽驛道。在鹽驛道任上,李衛政績顯著,不久後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衛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雍正三年(1725年),李衛被提拔為浙江巡撫,一年後的雍正四年(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雍正五年(1727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李衛並無卓越的家庭背景,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過十年之間,李衛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閑職,一路擔任各種要職,並最終官居總督,成為朝廷一品要員、封疆大吏。

如此升遷的速度,重要的是抱住了大腿。

這一次,蔣大寬在縣委常委會議上不顧縣委張副書記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讓胡集鄉的鄉長吳大觀主持工作,這件事傻子心裏都看出來蔣大寬的做法有欠妥當,但是吳大觀算得上蔣大寬小圈子裏的骨幹成員,誰反對都沒用。

當副縣長張二江的專車來到胡集鄉政府大門口的時候,他坐在車裏遠遠看見胡集鄉政府大門兩側站著一溜歡迎隊伍。

這些人從穿著打扮上來看應該都是鄉裏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鄉幹部身上穿著較為廉價的西服套裝腳底下蹬一雙沾滿灰塵的皮鞋。其中有幾個鄉幹部還在脖頸裏掛了一條顏色豔麗的領帶,自以為時髦滿臉堆笑衝著坐在車裏的領導不停揮手招呼。

鄉長吳大觀站在兩行隊伍中間看起來特別精神,肥胖的身軀上套著嶄新的西服一看就是質地不菲的高檔貨,腳底下皮鞋擦的錚光瓦亮,頭頂上二八開的分頭梳理一絲不苟,要是在西裝胸前口袋上插朵紅花絕對有當新郎官的風範。

“張副縣長,歡迎歡迎!”吳大觀一看到轎車緩慢駛過來,連忙一路小跑湊近準備親自幫領導打開車門。

“吳鄉長,你今天擺的陣勢可真不小啊!”張二江見狀連忙從車裏下來,下車後先跟吳大觀禮貌握手,抬眼望了一圈周圍夾道歡迎的鄉幹部又衝著吳大觀調侃,“這歡迎儀式就算是國家總統來了也不丟份啊,吳鄉長可真是有心了。”

“哪裏哪裏,這不是為了表示對張副縣長的熱烈歡迎嘛,您快請進!”吳大觀一邊嘴裏說著客套話,一邊親自引領張二江往鄉政府會議室方向。

領導帶頭走在最前麵,那幫站在鄉政府大門口大擺陣勢歡迎的鄉幹部們像是完成任務終於鬆了一口氣,一個個尾隨領導步伐跟在領導身後往鄉政府大院走去。

有走在隊伍最後麵的幾人發現大家夥剛剛散開,又有一輛掛著縣裏機關單位公牌的黑色轎車朝著胡集鄉政府大院開進來。

“張副縣長這次下來還帶了隨從?”有人嘴裏小聲嘀咕。

“看著不像啊,怎麼這車的車牌號看起來有幾分眼熟呢?”一旁有人接茬說。

“我想起來了,你們還記得上次美女副鄉長江佳欣被縣紀委的人帶走調查的事嗎?”

有人這麼一提醒,旁邊幾人立馬一拍腦袋幾乎同時反應過來,“這輛車就是上次縣紀委帶走江副鄉長的那輛車呀!”

問題又來了!

“縣紀委的車今兒怎麼又跑到咱們鄉裏來了?”幾人紛紛皺眉猜測,“難道是縣紀委對咱們黃書記調查結果出來了?”

有人搖頭質疑:“我看不像,黃書記都已經被停職了,縣紀委的人要是找他也不該找到鄉裏來,得打電話給他本人才對。”

“那你說,縣紀委的車子這時候到鄉裏來究竟會因為什麼事?”

“我估摸是江副鄉長的案子需要調查取證,人家縣紀委調查組的人過來核實情況唄。”

“也許吧,反正咱們鄉裏最近事挺多。”

“這倒是大實話,自從黃書記被縣紀委停職調查後,咱們鄉裏就沒消停過,先是江副鄉長被紀委帶走調查,現在又要宣布吳鄉長全麵主持鄉黨委工作,照這樣的形勢判斷,黃書記怕是真回不來了。”

一說到黃書記有可能再也沒機會重回胡集鄉帶領大家一塊幹,閑聊的幾人情緒一下子低落不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底誰才是一心一意為老百姓服務的清官好官,鄉幹部們心裏都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