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和黃一天預料的一樣。
幾天後,董勤河組織召開青龍縣的常委會議,議題就是討論張繼偉副書記提出來的打造發展新環境,成立政務服務中心的議題。
張繼偉首先對這個改革試點的方案進行彙報,指出這是為全縣發展的大事,也是服務企業服務百姓的大事,改變企業和百姓辦事要跑很多部門,每一個部門各自分開,浪費時間和物力財力的行為,很有必要進行試點和改革,這項工作希望青龍縣委能夠早日做出決策,早日進入實施,早日見成效。
張繼偉彙報之後,董勤河幾乎是沒有任何表情的說,“張副書記剛才對成立政務服務中心的事進行了彙報,也指出了建立的意義和迫切需要,因為是改革,涉及到方方麵麵,所以請各位領導認真思考,有什麼觀點和建議盡管提出來,這樣才能保證改革取得成功,保證改革符合青龍縣的實際情況。”
常務副縣長趙正揚是董勤河的人,看到董勤河的語氣就知道董勤河要放什麼屁,心裏是如何想的,首先發話說:
“我是政府的常務副縣長,政府這邊的很多事情我是領導者也是執行者,對張繼偉副書記彙報的關於成立政務中心改革方案裏麵的內容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會前拿到改革方案的時候特地征詢了相關部門的意見,聽到的幾乎都是反對聲,下麵的部門認為成立政務服務中心就是把很多部門的行政審批權利集中到一起,好聽的說是‘三集中三到位’,那就是‘三集中三到位’是指部門許可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審批科室向政務大廳集中,審批事項網上辦理集中,做到事項進駐大廳到位,審批授權窗口到位,監察到位。如果真的按照這樣的做法到位了,那麼其他的部門還有什麼事情可做?”
改革是為了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而不是為了一個部門或者說成立一個部門打擊其他部門的積極性,所以這個改革也許從長遠的發展來說那是先進的,也是可行的,但是目前情況下,針對不發達的青龍縣來說那是不可行的。”
縣委常委、公安局長李劉成偉接著說:“拿到張副書記的改革方案後,我也召開了政法等相關部門的會議,聽取各個方麵的意見,根據法製辦同誌的介紹認為,每個部門的審批權力那是有法定的,不是誰想要拿就可以拿走的,我要說的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法律。”
接下來又是組織部長發言………
黃一天等到組織部長發言後,大聲說:“剛才聽了幾位領導的發言,我認為各位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我要說的就是青龍縣是全市最大的農業縣,經濟基礎一直最差,經濟發展水平一直墊底,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好不客氣的說和領導幹部的思維有一定的關係。
改革開放的設計師老鄧同誌說過,改革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1979年4月,中央決定發揮廣東毗鄰港澳、華僑眾多的優勢,讓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試辦深圳、珠海、汕頭三個出口特區,拉開了廣東改革開放的序幕,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績。而我們到現在提到改革還是談虎色變,這樣的思維如何能把青龍縣發展起來?
成立政務服務中心我是積極支持的,張繼偉副書記提出的設想也是先進的,我們完全可以先試先行,我們已經落後,已經是倒數,還有什麼顧忌?難道是怕甩掉全市倒數第一的位置,是永遠想在倒數的位置上趴著,我想市委不會同意,省委也不會同意。”
黃一天同誌說完,縣長程振義很難得的講話,說:“剛才聽了黃一天同誌的發言,很有觸動,我們已經是尾巴,有什麼顧忌怕改革?改革就是走前麵的人沒有走的,如果別人做過了,那也不是改革了,所以從全縣的發展角度來說,我是支持這項改革的。”
程振義這麼多年一直不敢和董勤河過招,夾著尾巴做人,就是怕董勤河背後的靠山把自己調整走,現在馮書記走了,賈書記對董勤河很是不看好,局麵對董勤河很是不利,當然想找個由頭把董勤河趕走,自己順理成章的做書記。
董勤河心裏對縣長程振義的講話很是不滿,奶奶的,這個小子以前一直對自己馬首是瞻,所以才沒有調整這個人,現在馮書記走了,就牛逼了,就想跳出來挑戰自己的權威?於是還是那個老辦法,說:
“這樣的改革,為什麼很多人反對,那就是試點也是要付出學費的,我們發展很落戶,沒有底氣進行試點,沒有經濟基礎做試點改革的保障,為了發揚民主,大家還是舉手表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