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賈詡前來(1 / 1)

日子過的真快,一晃都快到了公元187年,這時的我已經快14歲了,宛城在顧雍張昭兩人的治理下已經恢複了往日的繁華 ,張任和我兩人的武藝也在這些日子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宛城的這些日子還發生了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為了添了一個妹妹,這個妹妹長得非常可愛,父親為她取名為張瑜,這小丫頭還不滿半歲,就整天纏著我,不見我就哭哭啼啼的,搞得我十分鬱悶,不過日子過的還是滿不錯的。在這期間我也試圖通過張濟聯係一下賈詡讓他前來助我,可是傳來的消息是賈詡我這舅父不知所終,早已離開了涼州。我很納悶,也有些擔心,賈詡是不是又走了老路,去投奔李榷去了。我於是又托人給張濟帶話,看是否賈詡被李榷納去了。

就在我在宛郡苦等賈詡消息的時候,張昭突然來找言明文官處有一特別優秀之人,三十來歲,姓賈名詡,字文和,已經帶到太守府門外,等待我的召見。

我一聽大喜,連忙派人去請母親,自己則是親自前往門外去迎接賈詡。

一見賈詡我連忙跪下向其請安說道“舅父大人在上,請受榮兒一拜。”

賈詡見我行此大禮,連忙將我扶起說道:“榮兒啊,如今你以為太守,我乃一平民,在公共場合理應我給你請禮才是,你這樣做,豈不是折煞了老夫麼。”

“舅父,如果沒有你指導榮兒兵法謀略,榮兒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舅父受此禮不為過。”

旁邊的張昭見我對賈詡行如此大禮,又聽到了我們倆的交談連忙向賈詡說道:“原來賈先生是太守大人的舅父啊,太守大人足智多謀,賈先生既然能夠傳授太守大人謀略兵法,必定也非比尋常,全然可以直接來到這太守府當官,大可不必經過文官考試。”

“張大人所言差已,我雖乃是太守大人的師傅,但與我能否勝任官府職位是兩碼事,我一普通百姓,無功不受祿,沒有顯示出自己的才能就無故當官,這樣損失我的名譽是小,讓他人以為太守大人任人唯親這才是大事,我可不想因為自己的私欲而讓太守大人我這外甥背上罵名。”

“先生真乃高風亮節之人,昭慚愧啊。”

“張先生不必自謙,近日來我在這宛城四處都觀察了一番,這宛城已全沒有戰爭的痕跡,這全是張大人和顧大人的功勞,倆位果真乃是大才之人啊,榮兒的眼光果然不錯啊。”

我想起母親還在屋內等候,便連忙向賈詡和張昭說:“二位先生,我們進去說話。”說罷,我們三人便前去裏屋。

一進門,我那娘親就眼淚蒙蒙,對著賈詡大聲哭道:“兄長,前些日子見榮兒寫書信給我那大伯催你前來,可哪曾想竟沒有了你的消息,為妹的十分擔心哥哥的安慰。”

“妹妹有所不知,我本欲在年前趕來此處援助榮兒,可不曾想到半路卻被那李榷所截,李榷那人以前一直希望我為他效力出謀劃策,如果沒有榮兒的前來,我為了自己的生計興許會答應,可是自從和榮兒交談之後,我就再也沒有投奔李榷的意思,然李榷這廝卻不放過我,見我要走,就派人在半路上將我攔截,囚禁在軍營裏,後又派人說服我投靠,我一看沒有辦法隻能委曲求全,假意投靠與他,每日裏待在軍營裏為他出謀劃策,爭權奪利,漸漸地取得了他的信任,我也是在他一次前去便見董卓之時,假借其命令出城辦事,在城外找了一隱蔽之地藏了起來,待李榷歸來之後派追兵追我,我就一路躲躲藏藏的,也是幸虧我機靈。不然也不可能到達這宛城。”

“那兄長此行就不要走了,就留下來幫助我的榮兒吧,反正這南鄉正好也缺人,兄長也有大才。”

“母親,舅父如今已經是宛城的官員了,他一定會留在宛城的。”

我母親聽罷,轉悲為喜,高興的笑了起來,然後就離開去看我的妹妹 去了,過了一會我那在外麵經商的父親回來了,看到了賈詡,兩人連忙一陣長談,我也張昭見插不上話,就知趣的離開了。

吩咐張昭前去派人停止文武官員的招納,專心和顧雍處理內政,又派人把關張和甘寧三人找來,讓他們三人開始抓緊操練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