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的得與失(1 / 2)

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的得與失

戰役戰術

作者:白雲

2013年1月16日,基地組織為報複阿爾及利亞政府開放領空,讓法國戰機借道協助馬裏政府空襲馬裏北部叛軍,襲擊了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市以南1300km的Ain Amenas天然氣廠,挾持包括歐、美、日籍員工在內數百名人質,並警告法國停止軍事行動。阿軍方17日派遣特種部隊展開營救人質行動,19日行動結束。有35名人質在行動第一天遇難,這次事件死亡總人數超過80人。

鮮血盟(Signatories in Blood)團體的首領伊斯蘭激進分子貝勒穆赫塔爾被看作攻擊阿爾及利亞天然氣廠並挾持人質的幕後黑手,他表示,他是以基地組織的名義發表相關談話的。同時他還在互聯網上表示,有40名“來自不同伊斯蘭國家,甚至歐洲國家”的戰士共同對Ain Amenas天然氣廠進行了攻擊。

伊斯蘭激進分子貝勒穆赫塔爾

貝勒穆赫塔爾現年41歲,1972年生於距離阿爾及利亞首都以南600km處的沙漠古城加代亞,19歲時為報複前蘇聯殺害了“全球聖戰之父”、巴基斯坦宗教學者阿茲姆,便隻身投入阿富汗戰爭,並接受了基地組織訓練。貝勒穆赫塔爾在阿富汗作戰時,被炮彈碎片擊中而失去右眼,目前佩戴假眼球。1993年,貝勒穆赫塔爾返國加入民兵組織——伊斯蘭武裝集團(GIA),並擔任重要職務。1998年,GIA加入基地組織的聖戰體係,更名為“伊斯蘭北非基地組織”(AQIM),貝勒穆赫塔爾擔任高級指揮官。

貝勒穆赫塔爾沉默多疑、警覺性高,動輒要求西方政府支付數百萬美元贖金來換取人質性命,贖金則用來發動聖戰。他身負謀殺、綁架、恐怖活動等多條罪名,並曾被阿爾及利亞判處死刑和20年有期徒刑,但依舊逍遙法外。

據消息指出,2000年初基地組織的精神領袖本·拉登曾與他接觸,宣誓效忠基地組織的貝勒穆赫塔爾,還把他其中一個兒子也取名為本·拉登。2012年9月,美國駐阿爾及利亞領事館遭恐怖分子攻擊,造成美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喪生,據傳就是和AQIM有關。不過,貝勒穆赫塔爾因與AQIM其他高層有歧見,加上貪汙傳聞不斷,而在2012年12月被逐出AQIM。他自創“鮮血盟”(又稱“蒙麵旅”),仍與AQIM保持聯擊。此次,攻擊阿國天然氣田並綁架西方人質,是該組織成軍以來首度大規模恐怖行動。

各方對人質事件的關注

阿爾及利亞政府官員表示,有32名伊斯蘭武裝分子在政府軍隊的攻擊中被擊斃。參與這次行動的伊斯蘭武裝分子來自6個國家,其中包括阿拉伯國家、非洲國家和非洲以外的國家。阿爾及利亞總理表示,在被政府軍打死的32名伊斯蘭武裝分子中,至少有1名加拿大人。據報道,阿爾及利亞軍隊逮捕6名武裝劫持者,目前仍然在繼續搜索其他人質。劫持事件雖已結束,但仍有來自美國、英國、挪威和馬來西亞的人質生死不明。

日本政府確認,有10名日籍員工在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中遇難。英國首相卡梅隆表示,已經確認至少有3名英國人在劫持事件中死亡,另有3名英國公民和1名英國居民據傳也已經喪生。卡梅隆還說,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提醒世人,不能忘記北非和世界其他地方仍然存在的恐怖威脅。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指責恐怖分子策動襲擊,並表示這提醒人們基地組織武裝仍對北非構成重大威脅。法國外長表示,阿爾及利亞人質劫持事件顯示出不間斷地打擊恐怖主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