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封國的國君們有的忠於大隋朝,想要起兵勤王,也立馬被忠於辰月的四大最為強大的玄北燕雲、玄東孫吳、玄西李唐還有玄西南的蜀劉給滅掉了,然後封地被剝奪並入到了那四大封國之中。
不知道是不是飛鳥盡良弓藏的緣故,北方的狼族和西域沙族還有東方倭寇以及西南叛軍還有玄南的百越異族發生叛亂和入侵極大的削弱了四大封國的實力,其中損失最為慘重的就是燕京雲家,除了燕京雲家所在的燕雲城以外其餘的玄北土地全部被狼族攻占掠奪,狼族甚至還渡過了天拓海峽這一道天然屏障進入到了玄陸的土地上,一路南下攻打到了帝都天啟,最後在辰月教的教宗簽訂了一係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之後才退出玄地重新回到玄北的大草原上。
這樣的情況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朝廷的閣老院聯絡了忠於隋朝的玄東江氏、顧氏還有沈氏以及呂氏四大商閥,由他們出麵請最強的暗殺組織——兵閣的人來暗殺辰月教,同時聯絡各個諸侯和國宗以及江湖上的宗派,策反忠於辰月的四大封國,試圖以此來推翻辰月教的統治,理由就是清君側,誅殺賣國的叛徒辰月教。
對於閣老院的這種行為,辰月教的應對措施很簡單,就是組建緹衛,當時一共組建了七個衛所,各個衛所都有著明確的分工。
第一衛所衛長是辰月教“陰”教長範雨時,衛所人數在百人左右,主要為辰月的氣派玄者,另有少數不擅玄術長於謀略的教徒。主要負責行動策劃和部署;
第二衛所,衛長是辰月教“陽”教長雷枯火,以精通攻擊性玄術的雷枯火為核心的眾多辰月玄師精銳組成的第二衛所不擅長追蹤和奔襲,但是具備較強的攻擊能力,任務以防衛和震懾為主,幾乎沒有過正麵衝突。
第三衛所,衛長是辰月教“寂”教長原映雪。人數不明,主要任務是仲裁衛所之間矛盾。第三衛所衛長可以任意調用辰月教的教徒,對緹衛之間進行製衡,也鮮有對外行動。
第四衛所,衛長就是羽林天軍左將軍楊拓石,一萬玄衛建製,主力為羽林天軍中擅長巷戰和追蹤的精銳,行動多有楊拓石調動羽林天軍協同配合,實力較強,也受到了來自敵對勢力的刻意回避,存在期間的任務主要為保護、包圍等。
第五衛所,衛長是在對抗閹黨中與楊拓石一起投靠辰月的陳重。成員百名左右,以公門中的仵作、捕快和軍界的斥候等技術專業人士為主,還有部分精於算學的士人,這些人員很少出現在第一線,卻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被認為“起到了精兵也無法替代的作用”。陳重死後,第五衛所主要成員被並入第六、七衛所。
第六衛所,衛長是辰月早早在天啟布下的棋子,也是七衛長中唯一的女性照姬。第六衛所從事滲透和反間等特殊任務,成員人數不可考,女性成員比例高於其它六位衛所。
第七衛所,衛長是來自玄北的蘇晉安。該衛所的組建是從零開始,以蘇晉安的方式組建成的一支對抗殺手的殺手隊伍,衛所成員精通於潛藏、跟蹤和暗殺,並能大量征召外圍成員參與。人數一度十分龐大,也是最受朝野敵視的一支。
在經過了閣老院和國宗盟的努力下,辰月教的三位教長終於全部戰死,教宗神秘失蹤還有第四衛所的背叛,第七衛所所長的自殺下代表著控製了隋朝十幾年的辰月教迅速隕落,辰月教徒遭受到大量捕殺,幸存下來的教徒們紛紛隱藏起來,等待著神的召喚。
本來按理來說辰月教隕落了,大隋國應該恢複了平靜,但是,正如同辰月教所信奉的一般,當黑色幡旗在這一片古老的大陸上升起的時候,平靜的世界將陷入到戰火之中,紛亂與殺戮是唯一的旋律。
各個勤王的諸侯們在安靜了幾年之後便開始相互開戰逐鹿天下,最後由玄西的玄西李唐李氏占領了帝都天啟,建立太玄帝國,從而讓其餘的各方諸侯臣服在太玄李氏的統治之下。
本來太玄帝國的建立者李太玄準備削藩的,但奈何在進攻帝都天啟的門戶陽關時候百萬精銳全部葬送了,最後為了鞏固政權隻好繼續進行封藩,要不然支持太玄李氏的各個諸侯還有門閥世家們絕對要起兵造反的,當初他們支持太玄李氏可是有條件的,就是不能夠動他們自身的利益,本來太玄李氏手中那百萬精銳還在再加上各個忠於太玄李氏的國宗還有門閥們的支持是能夠成功削藩的,隻可惜,損失了百萬精銳後的太玄李氏實力大損,強行削藩的話隻會把自己給削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