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版本,便是燕王的人造勢,曆數近幾年燕地為朝廷所做的貢獻,防守胡人南下自不必說了,單是衡王一事,朝廷便虧欠燕地許多,糧草錢到這會兒都沒給清呢!
要說刺殺欽差?那更不可能!欽差死在燕地,這不是自己招惹嫌疑上身嗎?故而燕王情急之下方親自剿殺,引發舊傷,趕不得路,不想卻又招來如此嫌疑……
大夏為何這般苦苦難為燕地?胸懷天下的君主風度氣度呢?居然連人家企圖謀反的話都說出來了!
真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朝廷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是覺得燕地這些年強盛了,便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一舉鏟除嗎!
這話一出,震動了所有人的心!
兩種說法各據一理,然而衡王之事大家有目共睹,燕王眼下實實在在的來了金陵大家也有目共睹,那第一種說法就顯得弱勢許多不怎麼站得住腳。
更多的人暗暗猜測:皇上當真是容不得燕地了嗎?所以,生出這許多事?再想想淮地的戰爭,想想先帝蹊蹺的過世,好些生性謹慎的官員,已經在考慮辭官回鄉了。
徐初盈得知燕王被下了刑部大牢之事,口稱冤枉跪求周太後。
周太後避而不見。
徐初盈便在皇後麵前決絕相逼,要求與燕王同下大獄。
這一天,恰好正是內命婦進宮給皇後請安的時間。
閔皇後無措,心中雖然惱怒,卻不得不答應了徐初盈的要求。
畢竟,人家做妻子的要求與丈夫一同受難,誰有權利阻擋?
某處隱秘的客棧中,霍楠、趙素卿、商拂等人正在緊張的做著準備,這天晚上,要將王爺和王妃各救出,從地道出城速速離開金陵!
誤打誤撞有白墨在,倒是省了許多事。
秉遵祖訓,白墨不會動用百藥穀在金陵的人脈和關係,卻可用毒、用藥啊!
這天下半夜,燕王和徐初盈各自順利脫身,與商拂等彙合之後經地道悄然出城,分三路疾馳離開金陵。
在他們離開一個半時辰之後,刑部大牢起了大火,將一切燒盡!
一片大亂!
天亮之後,大火才終於被撲滅。
然而,火勢太猛太烈,一切燒為灰燼,甚至連屍體都沒有!
而此時,關於朝廷對燕王夫婦“殺人滅口”的流言又迅速的散播了開來!
又有傳說,火場中並不見燕王夫婦的屍體,很有可能僥幸逃脫也不一定……
金陵城中一時又熱鬧起來,眾人對燕王夫婦無不同情!好端端的竟被逼到了這等地步,雖然官方說屍骨無存,然而誰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今天四章,明天補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