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按照著唐健的計劃中進行著,三國幹涉還遼本來是一個必然的曆史事件,可是經過唐健的一修飾,就變成了唐健力挽狂瀾,幫助大清從日本手上收回遼東半島,雖然用了一千萬兩白銀。但對於大清來說,自己的龍興之地比一千萬亮白銀不知要重要多少。
一時之間,整個大清都在傳揚著唐健舌戰各國公使,收回遼東半島的事跡,一些小道消息更是離譜,把唐健比作了諸葛亮下凡。反正就一句話,唐健順利的當上了水師總督,官從正一品,禦賜黃馬褂,賞銀十萬兩,成為了大清建國兩百多年來最年輕的一品提督,成為了慈禧老佛爺麵前的大紅人。
唐健並沒有自傲,而是和各方大員打好關係,特別是劉坤一、張之洞這樣的一方大員,兩人現在基本上控製著整個江南東南一帶。唐健利用新建海軍的需要炮彈的大份訂單和這兩個洋務派的大員合作。
有大量的訂單能夠湧入自己督辦的工廠,劉坤一和張之洞當然高興,訂單多了,意味著大量的白銀湧入自己的口袋。
然而,像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天津製造總局等一係列洋務運動中的近代企業,雖然創造了很多的輝煌,譬如江南製造總局,它是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工業,它用自煉鋼材仿製的毛瑟槍,趕上德國新毛瑟槍的水平,它研製的無煙火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惜因為是官辦,工人積極性不高,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的一些劣質的炮彈也是其生產的,大部分的洋務企業都有這樣的弊端。
唐健在南下的時候,慈禧給了唐健一個欽差大臣的頭銜,在此之前唐健讓李蓮英給慈禧送了一個當時的無聲電影放映機,慈禧很是喜歡,就答應了唐健南下考察軍工廠的請求,封了唐健一個一品欽差大臣。
這一次唐健帶著田阿登、李蓋茨、巴肥特應張之洞之邀,前往漢陽鋼鐵廠考察,並附帶指導建議。
張之洞、劉坤一等洋務大臣對洋務運動辦起來的工廠企業起初很滿意,因為這些工廠不僅能生產自己需要的槍支彈藥,不用依賴於外國進口。可隨著工廠的繼續開辦,作為專門由清廷撥款的軍工業漸漸陷入腐敗,工人積極性不高,洋人技師又居技傲慢,漸漸這些工廠陷入停滯,漸漸入不敷出。
這一點曾經讓李鴻章也困擾不已,劉坤一、張之洞更是叫苦不迭,工廠停滯就以為著自己等人的收入減少,有時候還要倒貼。
唐健到達江南各地,首先利用欽差大臣的身份,將一些穩據在這些工廠裏的蛀蟲拔除,經過張、劉二人的同意,對這些工廠進行大力整頓。
唐健知道這些企業的弊端和後世的國企弊端一樣,所以讓巴肥特任用顧問,對這些企業進行改革,由原來的官辦慢慢轉化為官督商辦,到漸漸的商辦,讓一些當地的仕紳紛紛入股這些企業,共擔風險,形成股份製。
起先,這些仕紳並不願意入股已經半死不活的工廠,但在地方大員的強製要求下入股,和工廠一起榮辱進退。
很快的,工人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工廠漸漸扭虧為盈,剛開始入股的仕紳得到了甜頭,其他觀望的土豪也開始慢慢將資金從土地上慢慢開始轉向實業。
在地方大員的支持下,以及巴肥特這樣的超級經濟顧問,東南沿海一帶很快掀起了興辦近代工業的高潮,唐健也在此時收購下了福州船政局,利用當地官員的支持,一步步擴大,修建自己的萬噸級船塢。
由於唐健一係列的措施,劉、張兩人手下的企業開始慢慢賺錢,由小錢慢慢變成大錢,兩人對這個從英國留洋回來的提督刮目相看,差一點就成了生死之交了。特別是他手下的這些人,個個是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