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風雲又起(1 / 2)

唐健看著每一個登上新艦的北洋海軍臉上因高興而流露出來的淚水,心中同樣的微微一笑,自甲午一戰之後,他們被壓抑這麼久的心情也應該放鬆放鬆了。

唐健並沒有責怪眾人因為高興而耽誤新艦的海試,而是一直等他們興奮完了之後再重新帶著他們回到海洋之上。

本來唐健已經將這兩艘萬噸級的戰列艦命名為“操日“和”操本“號,可田阿登說這個名字起得太淫蕩了,唐健後來也一想,這名字聽起來似乎是有點不雅,似乎配不上這兩艘軍艦的氣勢,還是取個比較霸氣一點的名字,最後唐健和田阿登等人商議,最後決定給這兩所戰列艦命名為“龍威”號和“龍嘯”號。

“龍威”、“龍嘯”是唐健自主打造的萬噸級戰列艦,排水量標準是13000噸,滿載14000噸,其中最令唐健滿意的是經過兩年的調試和改進,兩艘戰列艦的理論航速已經達到了18.5節的航速,比預期要整整多出了一節,這些還是田阿登的初步估計,還要等到實際的海試才知道實際航速,並且田阿登拍著胸口保證說絕對比這個理論的速度還要快,這讓唐健欣喜若狂。

雖然“龍威”、“龍嘯”號在世界上的戰列艦中排水量不是最大的,但是在笨重裝甲又厚的主力艦中,“龍威”級戰列艦絕對是最快的。

還有一點,就是唐健采用的是後十幾年才設計出來的三聯裝主炮,比起現在任何列強的雙聯裝的主力艦,其火力都是他們的一點五倍,更為可觀的是,三聯裝的主炮經過田阿登的改進,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萬米!

一萬米?什麼概念?

在當時的海戰之中,因為主力艦主炮射程了限製,雖然主炮射程可以達到八千到九千碼,但是因為誤差非常之大,這麼遠的距離射擊命中率奇低,簡直是浪費炮彈,所以但是依據艦炮射程,隻有兩隻艦隊在距離五千米的距離時才算有限射擊距離,這個時候,國際上就將五千米設定為艦隊的有效攻擊範圍。

再就是田阿登依據後世的經驗,改進並加強了管退技術,三聯裝的主炮的射速能夠達到一分鍾三發,比之英國的“君權”級戰列艦每分鍾兩發的射速還要快。

不得不說,田阿登剽竊了後世無數的經驗,省去了論證的時間,直接運用到了“龍威”級戰列艦上,使之成為了20世紀末超越了“君權”級的無上利器。

唐健將葉祖圭和程璧光分別任命為了“龍威”、“龍嘯”號的“管帶”,現在應該是叫北洋海軍少將艦長。“龍威”代替“海容”成為了北洋海軍新的旗艦,當然,兩艘軍艦上同樣裝備了最新的無線電技術,再也不用擔心通訊旗具被毀,而陷入大東溝之戰時作戰混亂的被動局麵。

等到北洋海軍官兵們興奮過後,都興奮的在各自的崗位上準備著,在唐健的一聲令下,封閉了近兩年的船塢上厚重的閘門開始在齒輪的作用下,緩緩上升,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從外麵照了進來。

此時的碼頭之上全部都是戒嚴的清軍,此次的海試也是在保密之中,早在兩年建造這兩座封閉式船塢之前,這兩個船塢就成了軍事禁地,方圓五裏之內不能出現閑雜人等。

唐健這樣做同樣是為了保密,雖然他知道列強也包括日本也不相信大清自己會造出萬噸低的主力戰列艦,根本就不會派出所謂的“情報人員”來竊取自己封閉式船塢的情報,但小心謹慎一直是唐健的作風,這次也不例外。

船塢的方圓五裏之內不會有閑雜的人等,同樣的他也照會了其他各國的軍艦,說大清今天會在這一片水域實驗水雷實驗,告誡其他各國的軍艦請勿擅自闖入這片海域,以免觸雷發生事故。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封閉式船塢的閘門終於完全打開,數十份纜繩連接在船塢外十幾艘拖船上,如此大的軍艦,隻有十幾艘拖船才能夠將架在滾木上的軍艦緩緩的順利拖入海水中。

首先拖出的是“龍威”號,艦艏甲板上的旗語兵揮舞著旗語,示意前方的拖船“龍威”號已經準備完畢,拖船在接到指令後,蒸汽輪機發出濃烈的黑煙,緩緩的朝海中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