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神秘的俄國公使(1 / 2)

李經方驚道:“難道唐大人要造反麼?”

李鴻章沒有理會李經方的話繼續說道:“給大清當了這麼多年的官,你看我都做了些啥事?除了幫老佛爺簽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外,有哪一件是利國為民?這大清已經是千瘡百孔了,以前我以為憑我一己之力就可以改變這種情況,讓大清富強起來,嗬嗬,後來才知道那是夢話。所以啊,咱這大清啊,蹦躂不了幾天了,遲早是要變天的。”

“方兒謹遵父親教誨,以後不管唐大人做什麼,我一定率領淮軍鼎力支持!”李經方立刻明白李鴻章話中的深意,說道。

“咳咳,回去歇著吧,明兒就直接回京吧!”李鴻章說道。

“是,父親。”李經方再次攙扶著李鴻章朝自己的住處走去,隻留下李鴻章一聲重重的歎息“唉,袁世凱啊,袁世凱啊!”

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完簽約後的第二天,唐健便帶著李鴻章等人一起返京述職。

兩個月後,李鴻章在前往台灣繼任台灣總督的時候病逝,享年七十八歲,李鴻章去世的時候含著滿足的微笑。

李鴻章臨終時遺詩一首: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裏外吊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其子李經方遵循李鴻章遺訓,將其遺骨葬在台灣基隆,了卻了李鴻章在辭世之前收回台灣辭世之後歸葬在基隆的夙願。

清廷以唐健為首的文武百官上書光緒帝,光緒帝應重臣之訴求,國喪三日,追贈李鴻章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

唐健主持了李鴻章京師祠堂的揭牌典禮,光緒帝親率領文武百官進祠祭祀。

當光緒帝等文武百官走後,袁世凱走到李經方的身邊,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說道:“李大人節哀,中堂大人對我恩同再造,我一定會完成中堂大人的遺誌的。”

“多謝袁大人體恤,家父泉下有知定會含笑敏謝。”李經方擦拭著眼淚說道。

“袁兄,我以為你走了呢!”唐健從後堂走了出來,見到袁世凱打招呼道。

“嗬嗬,原來是複華兄,多日不見別來無恙啊?”袁世凱拱手笑道。

“承蒙袁兄關心,唐健最近很好。”唐家客氣道。

“嗬嗬,那就好,好久沒有和複華痛飲一杯,明日我在府中設席,到時一定要來啊!”袁世凱說道。

“唉,袁兄,國喪之期不能飲酒的,你難道忘了啊。”唐健提醒道。

“哎呀,你看我這腦子!”袁世凱猛拍了一下自己鋥亮的腦門,說道:“實在對不住啊,李大人,你看我這記性,中堂大人還在國喪期間我就……”

“不打緊,不打緊,袁大人公事繁忙,萬事具領,記性難免會有偏差。”李經方給了袁世凱一個台階下。

“噢,嗬嗬”袁世凱就坡下驢,笑著說道:“還是李大人深明大義的,複華,這幾日公事繁多,等過幾日為兄再找你一敘,如何?”

“好好,袁兄先忙,我還要幫李大人詳談一下關於祠堂的相關事宜。”唐健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