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撤守南京(1 / 2)

第二天一大早,唐健便來到了指揮部,而嚴複和聶士成等人早已經在會議室中等候。

短暫的打過招呼之後,眾人開始就坐,準備開始討論昨天遺留下來的問題。

唐健問道:“不知道經過一夜的考慮,大家有沒有什麼新的想法?”

張作霖道:“稟告司令,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北上救援!”

唐健環顧四周,輕輕皺了一下眉,問道:“大家還有沒有別的建議?”

“還是我來說吧!”嚴複站了起來,緩緩道:“我建議孫萬齡老將軍的部隊應該撤回長江以南,以後再作打算,畢竟北上救援危機重重,況且就算援軍到達了徐州,兩軍必有一場惡戰,我倒不是畏戰,隻是覺得,此時和袁世凱硬拚實力不太明智,袁世凱兵多於我,和他硬耗不劃算,還不如暫時撤回,等時機成熟,再一舉北上!”

“不錯,我也同意嚴先生的建議!”老將聶士成也讚同道,“強弱雙方,弱者應該避強者鋒芒,在強者鬆懈虛弱之時,再予以重擊,這才是取勝之道!”

唐健微笑道:“那還有沒有別的不同的建議?”

此時,指揮部中大致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少壯派,以張作霖為首的青年軍官為主,他們的主要建議的北上支援;而另一派則是老將派,以聶士成等一批原清軍老將為主,他們的建議是安慶守軍固守不動,而是將孫萬齡的三個師撤回長江以南這樣比較保險。

而唐健昨天晚上經過了鄧倚夢無意的一點撥,心裏早就已經打定了主意,此時又見眾人比較支持老將派這一邊,於是唐健說道:“諸位都說的不錯,但是,根據實際情況,嚴先生的建議還是比較符合當前局勢,敵強我弱,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和敵人拚消耗,而是應該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的實力!”

唐健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不過,也如張作霖所說,放棄徐州就意味著放棄整個華北。然而我想說的是,這隻是我們暫時的戰略撤退,總有一天我們還會打回去的,不僅還要打回去,還要直接打到北京去!”

唐健拍了一下張作霖等幾位年輕的軍官說道:“大家要多向聶老將軍以及嚴先生學一下,作為一個合格軍事將領,我們不僅要時刻關注戰局的變化,更要關注戰局變化背後所代表的涵義!”

張作霖、張景惠、揭佳俊等人都是重重的點了點頭,年輕人年輕氣盛在所難免,但是要懂得進退,剛剛唐健又給他們上了一課。

主意已定,會議結束之後,眾人開始退下,各司其職,開始著手準備接下來接應孫萬齡回撤的工作。

嚴複走到唐健的身旁,笑道:“嗬嗬,司令好計策啊!”

唐健聽出了嚴複言語中隱藏的意味,便反問道:“嚴先生見笑了,不都是剛剛嚴先生和聶老將軍兩人出的好計策麼?”

“司令就是喜歡和嚴某猜啞謎啊!哈哈!”嚴複不介意的笑道。

唐健知道還是瞞不過嚴複的法眼,隻要合盤托出,笑道:“還是嚴先生懂我啊!的確,我其實昨天開會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要撤回孫萬齡,隻是礙於我是海陸總司令,主動言敗怕是不好吧!”

“所以,司令節特意選到今天說麼?司令是怎麼猜我今天就會忍不住呢!”嚴複笑道。

唐健答道:“昨天一瞧見嚴先生眉頭一皺,我就知道了嚴先生也已經有了答案,按照嚴先生的性格,今天一定會忍不住說出來的!其實,我也是一直在等你主動開口說出來的!”

嚴複開玩笑道:“看來司令還是將嚴某吃的蠻準的嘛!”

唐健歉然道:“作為一軍統帥,雖然我早已經知道了該怎麼做,但是我還是要征求一些諸位的意見,在眾多意見中選出其中一條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那一條建議,你覺得這樣不好麼?”

嚴複拱手笑道:“如此甚好,這樣才能顯示司令廣納諫言,集思廣益,如此以來,其他督巡也不至於認為司令獨斷專行,這樣有利於內部團結。更重要的是能夠鍛煉那些年輕的將領,一舉兩得,甚好!哈哈!”

唐健拍了拍嚴複的肩膀:“人生一知己也!”

嚴複遞給唐健一根煙,緩緩道:“撤回來之後,司令要好好考慮如何鞏固住長江防線,另外,何時北伐還要再做圖謀啊!”

唐健接過煙卷,雙眼凝視著遠方,的確,退守之後要先考慮如何北伐了,如果等到袁世凱的數十萬大軍穩定在長江以北,那麼北伐就困難了!

……

1902年最後一個月的最後一天,由於徐州即將陷入王占元與曹錕兩部近四萬人大軍的合圍,國民革命軍東路司令官孫萬齡中將奉國民革命軍戰前作戰指揮部命令,率部沿宿州方向突圍,退守古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