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驚呼聲,聶士成他們紛紛從外麵跑了進來,進來一看就發現袁世凱倒在了血泊之中,唐健一手抱著袁世凱,滿臉悲痛。
聶士成上前一步,問道:“司令,怎麼了?”
唐健痛苦的搖了搖頭,輕輕將袁世凱放在地上,對左右說道:“先將他的屍身安置好吧!”
馮國璋和段祺瑞撥開人群,來到唐健的身邊,俯下身來,默默的注視著袁世凱。
“大帥!”段祺瑞聲音哽咽道。
“還是我們來吧!”馮國璋說道。
眾人無語,馮國璋和段祺瑞兩人開始小心翼翼收斂袁世凱的屍身,幫他清理臉上和衣襟上的血跡。
唐健站起來,對著眾人說道:“大家先回去吧,這裏的事就先交給馮段兩位師長吧!”
“是,司令!“眾人應道,隨後出了忠王府,此時正值深夜,眾人忙碌了一整天,都開始回到自己的臨時住處,準備休息。
聶士成看了唐健一眼,唐健微微點頭,和聶士成並排來到了忠王府的後花園。
月華滿地,清風微涼,後花園中無數的花草在夜風之下,隨風搖曳。
唐健重回故地,記憶之中,鄧倚夢在此處采蜜為唐夫人治病,特別是那一日在午日陽光的照耀下,唐蕊兒梳著兩隻辮子,如同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一般,蹦蹦跳跳的來到後花園,看到唐健的時候,問了一句:“咦,表哥,你也是來采花的麼?”
每每想到這裏,唐健的臉上都浮現一抹會心的微笑,仿佛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永遠長不大的唐蕊兒就在眼前一般,而不是繁花落盡,隻剩幾絲追憶。
聶士成見唐健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便輕咳一聲,說道:“司令又在觸景傷懷了?”
唐健苦笑一聲:“唉,物是人非啊!”
聶士成抽出一根煙,遞給唐健,問道:“司令,袁世凱和光緒帝的後事該怎麼處理?”
唐健點燃煙,說道:“光緒帝還是按照帝王之禮歸葬皇陵吧,至於袁世凱,也算是一代梟雄,按照一品大員的規格下葬比較好吧?你說呢,聶老將軍?”
聶士成嗬嗬一笑,說:“司令都已經考慮妥當,再說這樣操辦的話也合乎情理,我當然沒有意見了。”
唐健點頭:“其實,要是袁兄勵精圖治,而不是想要自立稱帝,那麼南北局麵可能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聶士成恭敬的問道:“司令,如今大局初定,清剿北洋新軍殘兵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南北統一後,肯定是要改朝換代的,到時百廢俱興,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才能穩定全國,恕我冒昧,司令有沒有想到稱帝?”
唐健驚訝的說道:“稱帝?”隨即搖了搖頭,“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稱帝,中國是屬於所有中華子民的,而不是屬於一個人的。”
“哦?”這次輪到聶士成有些驚訝了,說實話,唐健要是稱帝的話,他是不會反對的,因為在唐健的治理下,中國會越來越富強,老百姓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甚至在若幹年後,唐健會帶領他們將所有的列強驅逐出中華的疆土,這一點,從唐健被擢升為海軍提督,到在南方軍揭竿而起,反抗袁世凱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出來了。
所以,即使唐健想要稱帝的話,他聶士成第一個不會反對。
唐健微微一笑,語重心長的說道:“聶老將軍,你知道為什麼列強會欺辱我們中國麼?”
聶士成回答道:“是我大清國力貧弱,抵擋不住列強的船堅炮利,所以才會受盡列強的屈辱,老百姓會受到列強的壓榨。”
唐健搖了搖頭,說道:“你隻說對了一半!”
“一半?”作為武將出身的聶士成有點難以理解。
“對,列強之所以能夠欺辱我泱泱中華,其主要原因並不全是國力貧弱,當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初期,中國有四千萬萬人口,經濟總量雄踞世界各國第一,其國內的經濟總量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當初英國和我國進行海外貿易的初期,一直是逆差,大量的白銀湧入中國,這還能說大清國力貧弱麼?”
聶士成沉默不語,他也實在是想不通,堂堂的天朝帝國怎麼會輸給外洋小國。
唐健接著說道:“列強的確船堅炮利,這個我承認,可是當初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口,英法聯軍的總兵力不到兩萬人,而且又是遠程作戰,補給困難。而清軍足有二十萬之多,還是在本土作戰,可結果呢?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以不到五百人的傷亡就重創清軍兩萬餘人,聶老將軍,你覺得這是關於兵力強弱的問題麼?”
聶士成痛心的搖了搖頭,兩次鴉片戰爭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痛,不僅僅是因為北京失陷,圓明園被毀,更重要的是,大清開始和列強簽訂了一係列的不平定條約,使四萬萬中國老百姓開始陷入了數十年的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