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遠東艦隊落荒而逃之後,唐健立刻命令受損的艦隻就地維修,傷勢過重的軍艦由南海艦隊中的拖船拖回海南島的海口海軍港口中搶修,剩下的戰艦全部錨泊在黃岩島附近的海域。
唐健還派出八艘驅逐艦組成四個偵查小分隊,以黃岩島為中心,以直徑為十海裏的範圍巡邏,防止美國遠東艦隊的反撲,雖然唐健知道美國遠東艦隊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敢踏入黃岩島海域半步。
同時,唐健立刻發電回國,分別從東海艦隊和黃海艦隊中調集主力戰艦防衛夏威夷,此次和美國遠東艦隊的首次交鋒一定會在美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美國很有可能會調集北大西洋艦隊趕往遠東,華美正式開戰已經是早晚的事情。
而美國的北大西洋艦隊想要進入遠東的話,就隻有一條航線可以走,那就是沿著北大西洋南下,越過智力南部海岸,進入南太平洋,接著沿南太平洋北上,才能進入北太平洋(巴拿巴運河還沒有完全修建好,萬噸以上的主力戰艦仍然無法通過)。從北非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的話,就是舍近求遠了。
而且,唐健還發電給嚴複,讓華夏外交部長唐紹儀立即在國際上發起對美國的譴責,說美國遠東艦隊擅自闖入華夏海疆,還率先挑釁,華夏南海艦隊在警告無效的情況,在華夏黃岩島附近和美國遠東艦隊有過短暫的交鋒,美國遠東艦隊最後敗走,唐健要唐紹儀對美國駐武漢大使館提起嚴正抗議,讓美國政府對這一次的挑釁行為作出解釋。
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的話,華夏政府將會立刻宣布斷絕和美國的外交關係,並將美國駐華夏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全部驅逐出境,同時,在長江流域,華夏內河艦隊也將會全部戒嚴,禁止美國商船進入長江流域的港口進行貿易,最後,在東部沿海各處港口,將不會提供碼頭供給美國商船停靠,號召華夏國民,抵製美貨。
唐健這一招叫外交和軍事雙管齊下,在美國國內爭論不休還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時,唐健將會率先拿起外交武器,爭取能夠爭取到列強們的居中調停,唐健不怕列強們的幹預,對於南海爭端來說,外國的幹預其實更有利於華夏。
畢竟南海的西邊是法國的殖民地--安南(就是現在的越南),印度尼西亞大部分是荷蘭的殖民地,英國國內的最大經濟來源是海外貿易,英屬東印度公司的大部分商船會從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然後將商品傾銷至遠東各國。
而法國的安南殖民地更是和南海近在咫尺,一旦南海陷入戰亂,一個歐洲海軍強國和一個歐洲陸軍強國的切身利益將會受到損害,所以,英法兩個是最不希望華夏和美國在南海之上打起來的,一定會給兩個施加壓力。
這種壓力對於唐健老說就是一種助力了,起碼,美國對於遠東艦隊的損失就像是啞巴吃黃連,有苦也說不出,繼而華美兩國的戰場將會從南海轉移到太平洋之上。
能夠在太平洋之上和美國決戰,正是唐健最希望看到的,在夏威夷,華夏空軍的機場建設是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而原來珍珠港海軍基地是美國留下的,葉祖圭完全可以原地利用,因而,夏威夷這一條海上防線在美國北大西洋艦隊正式進入太平洋的時候就完全可以構建好。
華夏海軍和美國海軍的決戰之地將會是在太平洋之上,這讓唐健想起了二戰時,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一次經典海戰--中途島海戰。在那場規模宏大的海戰之中,美國以夏威夷群島為前沿基地,和日本在中途島海域進行了一場決定二戰戰局走向的海戰。
由於日本海軍遠離本土作戰,幾乎橫跨了大半個太平洋,而美國則依托太平洋之上的夏威夷群島為前沿陣地,並且截獲了日本的情報密碼,致使日本海軍大敗,主力幾乎被殲,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對太平洋地區的製海權,為美軍攻占日本本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華夏可不是二戰時期的日本,華夏已經徹底的占據了夏威夷群島,兩者角色已經悄然互換,這一次占盡地理優勢的是華夏,而長途奔襲的角色則是美國。
不過,美國艦隊的實力不能小覷,畢竟美國名義上仍是繼英德法三國之後的世界第四海軍強國,而華夏才崛起不久,底蘊遠遠不夠,美國不同於已經是日暮西山的沙俄,更不是剛剛才嶄露頭角的日本,美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洲第一的軍事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