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 1)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文學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義名篇,《洛神賦》原名《感甄賦》,一般認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賦》,“甄”通“鄄”(juàn),因魏明帝曹睿將《感甄賦》改名為《洛神賦》。

曹植此賦據序所言,係其於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師洛陽後,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經過洛水時,“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而作,曹植死後,原本便下落不明。

1937年12月,日本人突然拜訪茅山,當代一百一十六代掌教李玉淩帶領茅山眾弟子相迎,在談話中,日本中佐小騰史太郎說到一張圖,圖上標記著一件上古寶物,在日本讓李玉淩幫忙解決一個手下身上的邪術時,李玉淩便知此物事關重大,決定前去尋找。

三天後日本人離開茅山,日本人走後,茅山一直關門謝客,直到又過了一個月,李玉淩才帶著茅山九子離開茅山,從此一直銷聲匿跡。

一年後,由於掌教的失蹤,茅山掌教傳於李玉淩的三師兄,丁三成。

千古寶物究竟是何物,種種謎團接連而來,洛神賦又與寶物有何關聯,茅山術將帶你尋找《洛神賦》解開曆史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