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發生在明朝崇禎八年,地方旱災越來越嚴重,濟南地區幾乎一年顆粒無收,老百姓叫苦連天,隨著事態的變化,崇禎皇帝朱由檢頒發聖旨,命當今朝廷狀元郎李思為濟南知府,設立濟南知府衙門刑部,負責挖水渠,解決當地旱災。
說起這個李思,河南人,少年時父親就是當地的一個大酒鬼,每天睡覺都在抱著酒罐子,起來就喝,甚至半夜醒來也喝個爛醉,在李思的記憶中這個父親沒有一天清醒的時候,終於一天,欠下太多的酒錢,被人活活打死,當時的李思年少,家裏又窮,哪裏有錢給父親出葬,加上對父親的恨意,自己把父親背上山刨個坑給埋了。
李思父親一死,李思母親的負擔就更大起來,而且當時李思母親直至芳華,長得又俊俏了點,被當地土財主給看上了,硬生生的把李思母親給糟蹋了,李思母親在絕望下,帶著年少的李思遷到了濟南城,母子倆相依為命,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李思年少時長得俊俏,又聰明,被濟南城一個富豪人家叫去當了伴讀,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李思深知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每天沒日沒夜的用功讀書,直到有一天,富豪家發現自家兒子沒學到什麼東西,大字不識幾個,而李思卻出口成章,滿腹經綸,這還了得,拿著錢給人家讀書去了,於是乎一氣之下,把李思趕了出去。
回到家的李思無所事事,卻心有大誌,不甘心這樣淪落下去,正在這時,濟南府衙老太爺發出告示,要求濟南城的才子各寫一幅對聯讚美老太爺的清廉,被選中的不僅可以得到賞銀一百兩,還可以坐上衙門師爺的位子。
李思聽到這個消息心裏不免高興的一夜未眠,幹苦工不行,寫對聯咱可以啊,於是寫了一幅“上聯:戲看今朝,朝朝有今日,官官又清廉,下聯:固若參憶,憶憶度平安,心心誇誠見。”橫批是“哪有好官”當然,李思又不傻橫批沒寫出來。
對聯交上去,一眼就被大老爺給看上了,接下來跟吃了狗屎運一樣當上了師爺,日複一日,更加用功,終於天不負李思,年僅二十便中了花紅狀元,這一刻,李思心中壓抑多年的憤怒全然爆發,回到河南老家後,把當初強暴李思母親的大財主一家殺了個精光不勝,婦女小孩一個也沒放過…
李思如今再次被崇禎皇帝派到濟南,當年的知府大老爺早就過世了,換成了個老結巴,聽到李思前來辦案,早早就把知府讓了出來,自己跑到衙門去住,這個結巴老太爺在濟南獨成一霸為非作歹,跟李思一碰麵,一箱金子就塞進了李思的懷裏。
李思心有大誌,勵誌要做個清官,可錢多了顯眼,哪裏驚得住誘惑,一箱金子自然而然的收下了,頓時讓李思眼紅了,一天一天的,還變本加厲,逼著結巴老太爺拿出所有身家,說鑄造水渠用,把結巴老太爺給氣的呦,光沒把媳婦給賣了。
錢收了去,可是李思一天到晚除了吃喝就沒別的動靜了,旱情是越來越嚴重,結巴老太爺也急眼了,找李思問了幾句,非但沒問出啥來,還被李思罵了個狗血噴頭,非但如此,還要結巴太爺再拿出一千兩白銀用來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