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麵館閑談(1 / 2)

堂伯的家是單位分配的房子,五交化公司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吃香的單位,福利好待遇高,以趙剛一個小小科長的級別,還是分配到三室一廳將近九十平的大房。

幾人到了家,趙紅兵和大國將東西扛上樓,發現大伯母不在家,大伯的女兒燕子也不在,趙剛解釋說:“你大伯母是主刀醫生,又是副院長,業務太忙,一般很晚才會回來,咱們別等她了,現在出去吃。”

趙紅兵這次來之前準備存分,對大伯家的情況都有一定了解,問道:“燕子呢?今年應該上高二了吧,要不等她回來一起吃。”

大伯的女兒叫趙紅燕,比趙紅兵還小幾歲,趙紅燕嫌名字土氣,前幾年已經改名為趙燕。

趙剛臉上閃過一絲煩悶,提起這個女兒他就有點生氣,擺擺手不耐煩道:“別管她,這些天她都在外婆家吃住,不回家的。”

趙紅兵沒有多說,他也有過女兒,深深地能理解這種隨著子女逐漸成長,為人父母的煩惱,兩代人的隔閡和溝通一直是個學術難題。

幾人下了樓,趙剛帶著他們就近找了一家飯店,飯店門麵很小,和緊挨著的國營飯店形成鮮明的對比,不過趙剛說道:“別看這家店小,但是麵食做得真不錯,老板是地地道道的大同人,刀削麵是這裏一絕。隔壁的國營飯店原來是紅星廠的招待所,現在改革開放,也開始對外營業,隻是廚子消極怠工,手藝馬馬虎虎,招待員態度還不好,咱們不去受那閑氣。”

進了飯店,果然發現這家小麵館不一般,幾張桌子都已經坐滿,一個胖乎乎的大嬸在門口迎客,見到趙剛,親切地叫道:“趙科長來了,稍等歇,稍等歇,靠牆那桌馬上吃完,額去收拾收拾。”

聽到熟悉的家鄉話,趙紅兵倍感親切,這間小小的門店也感覺順眼起來,也就不再計較衛生條件,隨著伯父坐了下來。

大嬸麻利地給擦了桌子,又拿了幾個空碗,端來一盆麵湯,給幾人勺上麵湯,這裏的麵湯指的不是有麵的湯,隻是煮過麵條的水,有麵粉的香味,熱熱乎乎,喝下一口感覺渾身舒坦。

趙剛點了兩個涼菜,每人要了一大碗刀削麵,趙剛又問:“紅兵,還有這位後生,你們喝不喝啤酒?”

大國一舔嘴皮子,便要說喝,被趙紅兵踩了一腳,吞了回去,趙紅兵說道:“路上累了,今天不喝,改天等大伯不忙的時候,我們陪大伯好好喝上一頓。”

其實趙紅兵酒量很大,也喜歡喝酒,但是他考慮到晚上要住到大伯家,第一次上門一身酒氣恐怕會惹來大伯母的不快,因此壓住酒蟲,聲稱改日再喝。

趙剛也不勉強,他知道羅抗美從來不喝酒,因此沒有再點,又叫了一個過油肉熱菜,讓老板娘去準備。

點完菜,幾人開始閑聊,趙剛問了一下老家的情況,趙紅兵說了一些事,又講了幾個熟人,說到三伯的兒子今年高考,成績不理想,家裏不準備讓他繼續念,後來在自己勸說下,終於打消退學念頭,準備複讀一年明年再考。

趙剛感慨道:“這話說的是正理,農村人不象城裏人,隻有讀書一條活路,讀不出去,就隻有種田了。”

趙紅兵的父親一輩,堂兄弟有八人,趙剛是老大,趙紅兵的爹是老五,除了趙剛一人因為早年際遇,得貴人提攜,出去上學後來成了城裏人,其他七個兄弟都留在農村靠黃土地討生活,趙剛自小在鄉裏長大,深知農村之苦,深深感歎農村子弟要出人頭地的不容易。

羅抗美是晉城人,是城裏人,現在又來到海城這樣的大城市做體麵工作,因此沒有這樣的感慨,接道:“現在時代不同了,我覺得對於年輕人來說,並不隻上學一條路,比如出外打工,這也是一條新選擇,我在晉城老家有兩個同學,他們辭掉了不錯的工作,下定決心去深市打工,現在幹得都不錯。”

趙紅兵說:“深市發展不錯,最重要包容性強、觀念開放,不過羅哥的同學一定是人才或者技術方麵有特殊之處,否則一般的打工仔在那裏也是不容易的。”

趙剛說道:“退學打工畢竟是不得已而為之,對於年輕人來說最好的選擇還是在學校學知識,如果到了社會,恐怕付出十分汗水也不如在學校一分汗水得到的收獲多。”

羅抗美笑道:“趙科又來給我們普及知識就是力量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了,我同樣讚成在學校學知識,這是首選,隻是說,如果學業這一途走不順,不妨試試其他路,現在的時代畢竟改變了,以後學曆在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小。”

趙紅兵點頭,又搖頭:“羅哥的說法我一半讚成,一半反對。讚同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是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時代在進步,很多地方都可以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