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津城展會(1 / 2)

和小白小雅約會完後,趙紅兵沒有采取下一步行動,他看到路小雅好像對自己沒有特別的意思,如果太心急,有點熱臉貼冷pi股的感覺。

再者,正處於開創事業的關鍵時期,他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忙於感情的事。

在海城又處理了一些事,兩天後趙紅兵買了去津城的火車,去參加九月份在津城舉行的五交化供貨會。

對於這次會議,趙紅兵期望不大,一方麵他雖是北方人,但在津城這樣的北方大城毫無人脈可言;另一方麵,他現在保持聯係的幾十個客戶暫時都沒有透露要訂貨的打算。

不過趙紅兵還是要跑一趟,林老板公司雖然下月的采購計劃已滿,不過他推薦了一個朋友給趙紅兵,另外海城站也要參加津城會議,雖然這次的任務是采購為主,多少還是能拿出一點貨來。

隻要有一絲生意的希望,趙紅兵便不願錯過,有些大生意就是在不經意的機會中產生,他現在還在事業草創期,急需資金滾雪球,這種機會就更不能放過。

津城的秋天充滿北方的蕭肅,這次的供貨會同樣如此。雖然經過海城會議的火爆,這次參加津城會議的單位特別多,但出人意料的是,很多貨品的價格在最初兩天不升反降,一些傳言在客商之間流轉,說是國家終於出手調控,嚴令有關單位控製物價暴漲,同時加大了對物資的供應,以穩定供求關係。

回落的價格再加上流言的侵襲,津城供貨會每天的交易量極為清淡,為期一周的會議結束後,簽訂的供銷合同總金額還不到海城會議的三分之一。

很多人又開始猶豫起來,他們認為國家出手後,反常的物價會被控製,即便不會暴跌,也不會再上漲,購貨意願頓時變得低落起來,

這樣的形勢加大了趙紅兵尋找有效客戶的難度,他和不少客戶保持聯係,其中不乏有實力者,但最後大部分都沒有談成合作,最後隻成交了兩筆:一筆是林總介紹的那位朋友——在深市經營機電設備的劉老板;另一筆是趙紅兵在津城本地發展的客戶,個體戶楊老實。

劉老板出於對林總的信任,以及和趙紅兵接觸後對其能力的欣賞,訂了30萬的貨,本來會議期間他計劃訂一百萬,結果突變的形勢讓他臨時改變了主意。

楊老實訂的更少,隻有7萬的小合同,不是他害怕跌價,事實上楊老實很讚同趙紅兵的看法—年底前物價還會經曆至少一輪-暴漲,不是不想多訂,而是他隻有七萬塊,這些錢還是親戚朋友東拚西湊弄下的。

楊老實真名叫楊愛軍,本來是一位中學老師,他愛人也是老師,後來看鄰居幹個體戶擺地攤發了財,兩口子眼紅嫉妒,一尋思楊老師便掛職下了海,初期戰績不錯,靠擺地攤賣日用品賺了些小錢,但是眼界越來越廣,胃口越來越大,便不滿足小打小鬧,於是東拚西湊了大幾萬,想要找準機會賺筆大的,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趙紅兵,並被對方成功忽悠。

像楊老實這樣的例子,這個時代應該很多,不過他們沒有楊老實這樣的幸運,遇到了趙紅兵,按照趙紅兵的記憶,87年底確實有一輪-暴漲,而此時的價格回調,也許正是為暴漲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