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軍隊名號(2 / 2)

見秦良玉不再糾結名號的問題,張璟心裏暗笑,總算轉移了話題,他可怕因為剛才提名號的問題,引起他和秦良玉之間的芥蒂。

剛才,秦良玉那麼著急的解釋白杆兵的稱號來曆,張璟知道,這是秦良玉害怕她自己宣傳白杆兵的名號,會被別人拿出來事,所以故意這麼解釋的。

這年頭,總有些沒事找事的言官,聽到風就是雨的,彰顯存在感彈劾,秦良玉可不想在這種名號上,被那些為了彈劾出名而彈劾的人彈劾。

當然,張璟也沒追究這事,更不認為秦良玉慫,連百姓給的稱號都不敢當著朝廷的麵要,畢竟,軍隊自立名號,本身就是令朝廷和皇帝忌憚的事情。

要是一支軍隊敢背著朝廷和皇帝,自己立自己名號,那在朝廷和皇帝眼裏,還能信任這支軍隊嗎?

《左傳》有言,“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這是華夏先祖早早就有的認知,名正言順,是封建正統王朝正義與道理,若是沒有朝廷的授予,讓一支軍隊自立名號,那在朝廷和皇帝心裏,那自立名號的軍隊的眼裏,還會有他們嗎?

秦良玉正是害怕有人拿百姓的稱呼事,這才向張璟解釋的。

終究,百姓可以給你的軍隊起各種名字,但你自己和你麾下的軍隊心裏應該明白,你部隊的名號永遠是朝廷和皇帝給的名號,而不是百姓取的,百姓可以那麼稱呼你們,但你們卻絕對不能這麼稱呼自己。

這就像早先戚繼光麾下的浙兵,因為戚繼光帶領他們打倭寇,保護了沿海百姓的生命財產,從而受到沿海百姓愛戴,被沿海百姓成為“戚家軍”。

可是,百姓能這麼喊他們,但是在大明官場以及軍隊裏,甚至是他們以及,可都不能這麼稱呼自己。

大明至今從來沒有一家一姓之私人軍隊,即使戚繼光、秦良玉的兵,都是領了大明朝廷錢糧,自行招募的兵馬,他們和大明衛所裏的世襲軍戶不同,但他們依舊是大明皇帝和朝廷的兵馬,而不是你一個軍將的私軍。

皇帝和朝廷可不會讓你隨意建立自己的私軍的,而你真要是這麼做了的話,那基本上就可以告你謀反大不敬了。

當然,真實曆史上,等到崇禎上台後,中央財政徹底敗壞,到處各種欠響,中央朝廷威信壓不住地方,而地方又有錢養下麵的兵馬的時候,多數大明的兵馬,也確實漸漸的都實質成為了各地封疆大吏的私軍。

即使他們名義上還是大明的軍隊,但大明中央朝廷基本上也指揮不動他們了,而那些封疆大吏,自然也都成為了明末時候真正的軍閥,對於中央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的多了去了,而崇禎和中央朝廷,也因為忌憚他們手下的兵,都不敢過分針對他們。

逼急了,保不齊這些實質軍閥,搖身一變,加入流民軍,推翻已經江山飄搖的大明了,反正,那些流民軍裏,也是有不少原先大明的軍隊投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