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熊廷弼被罷免之前,供應後勤的遼東巡撫是袁應泰,但其實遼東後勤方麵,和袁應泰關係並不大。
畢竟,袁應泰是泰昌帝登基後,東林黨人火速提拔,代替原來的遼東巡撫周永春的,而袁應泰在遼東巡撫位置上隻坐了一個月,熊廷弼就被彈劾罷官,袁應泰身為遼東巡撫,是當時最熟悉遼東的遼東高層,所以順理成章的升任遼東經略。
然而,其實這一切,不過都是東林黨人自導自演的鍍金遊戲而已。
畢竟,當初讓熊廷弼無後勤之憂,竭盡全力保證大明軍隊後勤供應的是周永春,並不是袁應泰。
周永春,字孟泰,號毓陽,山東濟寧府金鄉縣城北關人,可以,他是個被曆史忽略的人才,就是熊廷弼自己,都讚揚周永春的功勞過,“關西馬非周都堂喂養,馬骨與醫無閭齊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關西馬如果沒有周都堂喂養,死去的馬骨就要和醫巫閭山一樣高了。
“周都堂”其實是熊廷弼對周永春的敬稱,而“醫巫閭山”是當時遼東的一座名山,後世東北稱作“閭山”,是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
正是因為周永春和熊廷弼的密切配合,這才打退了努爾哈赤不少的進攻,遼東局勢在薩爾滸大敗後,這才初步穩定下來。
可惜,因為母親死了,按照大明律要守孝,即使遼東需要他,掌控朝政中樞的東林黨人,為了幫袁應泰上位,也不會給這個人才奪情守遼東的機會。
總之,袁應泰之後是順利的讓原本守住努爾哈赤的熊廷弼和周永春,都回家去了,東林黨人也順利得了遼東大權,隻可惜,兵事白癡再如何,那也沒用,最終還是把大好形勢廢了。
想到這裏,張璟不由覺得,後來王化貞架空熊廷弼,其實和袁應泰上位也很相似,都是火速升遼東巡撫,然後再掌控遼東大權。
大概,要不是沒辦法再一次把熊廷弼罷官,不得王化貞根本就不需要架空熊廷弼了,直接自己再火速升官代替熊廷弼做遼東經略了吧?
不由得,張璟想到後來熊廷弼被王化貞奪權,好像也有朝廷內部的東林黨人,在後勤供應方麵,完全把熊廷弼當透明人,一切按王化貞得來的緣故。
畢竟,這時的軍隊不是後世,沒那麼多崇高思想,他們是非常實際的團體,如果主帥不能給兵將謀取後勤福利,兵將明顯不會非常願意聽你的命令。
而遼東巡撫王化貞能給他們謀福利,自然的,即使兵將明知道他們更應該聽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命令,但因為王化貞也有權利調動他們,所以自己願意聽管他們後勤,在朝中又有人撐腰的王化貞的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