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永固其他的事情張璟記得不太清楚,但有一點,張璟一直忘不了。
那就是真實曆史上,李自成貢獻北京時,鞏永固在家用黃繩子把家中剩餘子女綁在不久前去世,尚未來得及下葬的樂安公主靈柩上,了句“此帝甥也,不可汙賊手”。
而後,鞏永固舉劍自刎,闔室自焚死。
雖然後世亦有記載,鞏家並未全家遇難,因為鞏永固有一女嫁給了京營總督李國禎的兒子李公藩。
在北京城破之前,李公藩帶著家財逃到了江南,直到後來康麻子的時候,他都還健在,並且“頗豪而好客,竟以壽終”。
不過,不管如何,鞏家當時在北京城的人,都集體殉國了。
而鞏永固,也做了一個受大明國恩的皇親國戚該做的事情,這遠比那些世受國恩,最後卻迎逆賊入城的皇親國戚好太多。
這種忠臣,死得悲壯,張璟深深記得,因為無論任何時候,漢族都需要這種人的出現,否則,漢族就真的沒有骨氣了!
“見過公主殿下。”張璟對朱徽媞行禮道。
朱徽媞見張璟對她恭敬行禮,臉上卻是放鬆了一絲警惕,不過,張璟沒有隻是簡單行禮,也沒有太多敬畏,卻是讓朱徽媞有些疑惑,莫非張璟有什麼背景不成,難道也是皇族近親?
別看朱徽媞年紀,但畢竟之前也是泰昌帝的心頭肉,那時候宮裏各種見到她行大禮的太監宮女錦衣衛太多了,所以對於張璟這種行禮,她很明白這明什麼。
沒等朱徽媞疑惑太久,西李的聲音便傳來了,隻聽她道:“這是你皇後嫂子的族兄張璟,不得無禮!”
雖張璟不是皇族,但畢竟張嫣是皇後,是朱徽媞的嫂子,有這層拐彎親在,即使張璟名義上還是朱徽媞的臣,但更是朱徽媞的兄,所以朱徽媞在張璟麵前也不能像對待宮裏的一般太監、宮女、錦衣衛一樣無禮。
當然,要是張嫣是朱由校的普通妃子的話,那張璟可就沒這種待遇了,皇後和妃子的族人待遇,可謂是差地別,這也是自古以來,宮廷裏,無數人爭破腦袋去搶皇後位置的原因,畢竟,妃子可以有很多,而皇後,卻隻有一個。
所以,在聽到母親介紹後,朱徽媞淺淺行了一禮道:“見過兄長。”
這簡單的一禮,雖然不複雜,但張璟見了不少宮人行禮,自然明白朱徽媞的宮廷禮節,無可挑剔,看來,當初西李得寵的時候,泰昌帝無論是當太子還是皇帝,對這個西李僅剩的女兒,疼愛有加。
想到這裏,張璟突然覺得,要是泰昌帝泉下有知,知道他生前最寵愛的女人,以及他的女兒,要因為妃子昔日沾染的錯事,而被兒子坐視她們母女受到欺負的話,那想必會氣得,連棺材板都壓不住吧?
當然,現在那棺材板還沒封了,還得等些日子,下葬才行。
也不知道朱由校心裏到底怎麼想的,連繼母和同父異母的親妹妹受欺負都不聞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