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竟不如一少年監生看得透徹(3 / 3)

可以,袁應泰的履曆,是東林黨人內少有的“知兵”之人,而且當時正好就為遼東邊事準備,是東林黨人眼裏代替熊廷弼的最佳人選。

為此,他們可是在袁應泰經略遼東時,不斷給他造勢,吹捧之極。

不過,是蟲是龍,一戰便知,袁應泰能搞內政,但在打仗上,確實不行,自殺的同時,也讓東林黨人為他擦屁股都十分為難。

殿首,朱由校望著對自己類似逼宮的群臣,十分憤怒。

到了這時,東林黨還在為黨爭考慮,要是他這個皇帝不知道遼東形勢的話,不得真要受這幫人控製走,就像當初移宮案時一樣。

不過,這一次,他已經登基,東林黨人也沒辦法控製京師,聯合內廷、京營兵馬逼宮了,他朱由校也不需要事事聽他們的了。

“葉卿,傳旨,詔熊廷弼入京,至於袁應泰論罪一事,遼東戰事未定,逆賊努爾哈赤尚率兵攻伐遼河以東,一切諸事,待遼東事定,再論其罪。”

大殿內,東林黨人聽到朱由校這話,臉色頓時又冷了下來。

事情又一次偏離了他們的想法,朱由校根本不聽他們的話,一意孤行,想到袁應泰之事定罪的晚的後果,他們根本不能冷靜。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遼東淪陷,罪責何人,當早早定下,否則軍心不穩,恐建奴再破遼西!”

“熊廷弼欺君之事,朝廷尚未定罪,此時絕不可複!”

……

一瞬間,葉向高、劉一燝、韓爌等東林閣臣,又一次集體大喊哀嚎道,仿佛朱由校不這麼做,大明的就要變了一樣。

望著麵前這幫演起來都像是治國的忠臣幹吏的家夥,朱由校簡直氣不打一處來。

自從當初移宮案後他在父親光宗朱常洛的靈前即位,這些人的嘴臉他都見膩了,完全和他們對他祖父神宗朱翊鈞時,要求祖父按他們意思執政,聽他們話時,是一個德行。

耳邊臣子哭喊聲不斷,朱由校煩心之極,可是他連連要求東林閣臣們注意形象,先按照旨意行事,可這些人就是不聽。

他們都像是以為他性子軟,這麼哭喊的話,一定可以讓朱由校答應他們的要求,皇帝重感情的事情他們都知道,自以為有助其父子登位的東林黨人完全是有恃無恐,根本不怕皇帝下死手。

而且,就算是皇帝下死手,於他們而言,不得還是展現自己“忠正直言”的品德,由此成名,成為大明又一個有諫臣美名的直臣!

眼見勸不動他們,朱由校想到遼東被他們這般敗壞,卻是再也忍不住了。

“啪”的一聲,朱由校拍桌大怒道:“爾等內閣輔臣,常誇袁應泰乃能臣幹將,以安朕心,如今遼東因其丟失,爾等卻不思亡羊補牢之策,反而又在屢屢黨同伐異,熊廷弼之能,朝野皆知,爾等阻攔,還不是因他不是你們東林黨人嗎?”

“爾等誤朕,竟不如一少年監生看得透徹,實在可恨!”完以後,朱由校便對李進忠道:“若是內閣不擬旨,便直接下中旨召熊廷弼入京吧!朕倒是要看看,這朝堂到底誰得算!”

“哼!”朱由校狠狠甩了龍袍袖子,而後徑直出了乾清宮。

有些事,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既然這幫閣臣願意在乾清宮耗著,那他就主動離開吧,不看他們在這裏演戲做作的樣子!

片刻之後,就在殿內,被朱由校突然爆發而驚得愣神,才回過神來的葉向高等人,麵麵相覷,滿臉皆是疑問。

皇帝這是怎麼了?

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那個監生少年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