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張璟一愣,茅元儀話裏所的,該不會是那本書吧!
當下,張璟毫不遲疑,雙手接過那本沒有封麵的初稿,而後問道:“止生大才,竟可出書立作,不知此書何名?”
“此書多獵古今兵家之言,又是屬下目睹建奴逆賊為禍遼東,才想作的,故而屬下取名《武備誌》!”
茅元儀正聲回了句,而後有謙虛回道:“屬下拙作,還望國舅爺笑納了!”
“《武備誌》!果然好名字!那我便看了,止生稍帶!”張璟笑著,而後匆匆翻閱起來。
“國舅爺,請!”
隻見得裏麵由兵訣評、戰略考、陣練製、軍資乘、占度載五部分組成,而且明顯做的功夫很足,可謂是收百家之精髓,依現世之環境,輯成的一部適合明代的戰爭教育書籍。
前世的時候,張璟也看過被蟎清修改的《武備誌》版本複刻本,還有後來流傳海外的明代版本的《武備誌》複刻本。
當然,那時候,張璟也隻是抱著對這本名書的好奇,匆匆看過而已,也沒留下什麼印象,不過這一頓翻閱,張璟明顯感覺茅元儀的初稿,好像有些少了,和前世看得,好像內容有些不足。
想了想,張璟覺得,大概是這書日後茅元儀也在不斷的添加內容,畢竟按照記憶,這本書茅元儀前後用了十五年完善,現下,隻是他剛剛完成大體框架,其他的內容還需要他慢慢補足才行。
畢竟,茅元儀後來可是靠著在軍事上的才學,在啟、崇禎年間,也作為少數的不走正經科舉道路,而在仕途上有大斬獲的人。
一邊認真的翻閱比對著,張璟一邊暗道,果然是《武備誌》這本書!
看來可能是茅元儀也看出他是真要在軍器局有所動作,加之他這些日子待茅元儀很信任,這才讓茅元儀拿出來的。
心裏麵,張璟不由慶幸,幸好方從哲推薦的茅元儀那幾人後世都有名氣,才讓他放心讓他們做事,比如對茅元儀,連殺客巴巴這樣的事情,張璟都讓他參與,否則,他是斷然不會收到這種回報。
畢竟,這可是《武備誌》啊!
現下旁人或許不知道這東西,但張璟能不知道?
甚至於,張璟都在想,他若是現在就把這書呈給朱由校,告訴朱由校這是自己寫的,不知道會不會讓朱由校高興的直接讓他把熊廷弼的遼東經略給替換了?
當然了,這種事隻是想想而已,張璟現下可沒信心,對抗努爾哈赤那隱忍老賊,還是用已經取得成果的熊廷弼對付他最好。
況且,張璟還不想讓這書這麼早出現。
一方麵這書內容還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這麼早出來,某些程度而言,並不是太好。
另一方麵,這種書若是出現得早,傳印下,不得就被建奴奸細送到努爾哈赤那裏了。
雖然不知道曆史上建奴有沒有重視過這本書,學習裏麵的軍事理論,戰術知識,但張璟還不想冒這個險。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在哪裏都沒錯,張璟可不能給建奴壯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