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動開啟
國務院最近正式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標誌著我國由政府主導推動的“互聯網+”行動計劃正式開啟,此舉不僅促使我國朝網絡強國時代進發,而且將推動各行各業掀起新一輪創新變革熱潮。
《指導意見》高屋建瓴、係統全麵,又務實具體、極具操作性,是主導我國各行各業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基於互聯網創新變革的一項頂層設計,值得各界深入全麵解讀。我以為最基礎的應把握好以下兩個方麵:
一是準確把握“互聯網+”行動的定位和意義。《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要把握好互聯網與各領域融合發展形成的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重塑創新體係、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新動能,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
二是《指導意見》契合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推動的創新驅動發展、網絡強國和製造強國等三大戰略,應聯合布局,協同推進。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未來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不久前,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幹意見》,強調要破除一切製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製度藩籬,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互聯網不僅是創新驅動的典範,還是帶動其他領域創新發展的基礎支撐和突破口。此次《指導意見》專門提出了“創業創新”專項行動;其他10個行動也都明確提出了發展融合型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的主流方向,鼓勵支持創新驅動,促進互聯網平台新經濟成長壯大。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明確提出網絡強國戰略,這是新時期統籌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頂層設計。此次《指導意見》提出要鞏固網絡基礎、做實產業基礎、保障安全基礎、拓展海外合作、加強智力建設等保障支撐措施,是網絡強國戰略的具體落實。與此同時,《指導意見》還對網絡提出更高要求,如工業互聯網要具備高可靠、低時延、大容量、廣覆蓋等新性能;自主技術設備要支撐“互聯網+”各項應用;安全保障手段要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嵌入生產全流程等。
此外,《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目標是推動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內容是五大工程和十大重點突破領域,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和《指導意見》的戰略製高點,基於互聯網、物聯網構建信息數據鏈,是實現智能製造的關鍵基礎和支撐。《指導意見》提出“互聯網+協同製造”專項行動,突出強調並細化了互聯網在製造業的融合和變革作用,提出要發展智能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提升網絡化製造水平、加速製造業服務化轉型,以及加強工業互聯網建設布局等,與《中國製造2025》形成了緊密呼應。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是順應網絡發展態勢,適應當前創新創業熱潮的重大舉措,《指導意見》一出,各界紛紛行動。但我以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也不能一蹴而就;把握好方向,明確好定位,務實進取,頑強創新,一項項推進,一件件落實才是成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