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處長交代了我一個重要任務,今天連夜也要趕寫出一篇稿子,因為這篇稿子要上頭版頭條,並一再囑咐我,要寫出深度、突出特色。這篇稿子是張處長與其他媒體老總們在一次采風中,發現的一個新聞,是關於一個縣裏的特色農業方麵的,由於張處長還有重要采訪任務,來不及趕寫,就把重任交給了我。
記者處這次總共招聘了10位新記者,老記者有5位,再加上兩位記者處副處長,這麼多記者,領導竟然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了我,可見領導對我的重用。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拿起領導提供給我的一大堆采訪素材,埋起頭來研究構思這個對於我非常“重大”的新聞題材。
其實什麼是新聞?用新聞界通常流行的一句話來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試想狗咬人的事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可人咬狗就不一樣了,在大街上一個衣冠楚楚的男人或女人張著大口滿大街地追著一條狗咬,怎能不吸引讀者的眼球呢。
雖然張處長給我提供的新聞素材裏沒有“人咬狗”之類的奇聞,但素材全麵,重點突出,20分鍾一篇千餘字的稿件便迅速完成。可是要上頭版頭條稿件內容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新聞標題了。憑我十餘年的新聞編輯工作經驗,標題是一個新聞編輯取舍稿件的關鍵因素,你想麵對那一摞摞等待編發的新聞稿件,如果一篇篇看完,編輯什麼都不要幹了,明天照樣又是一摞摞稿件堆到了你的麵前,因此選發稿件首先看標題,標題吸引了,再看內容,另外說句偷懶的話,標題好了,編輯省事,不再為一個標題甚至一個字點燈熬油,苦思冥想,放著輕鬆不輕鬆,沒有人傻到這種地步。又費了30分鍾的時間新聞標題躍然紙上《昔日:白茫茫水汪汪滿眼黃沙皆荒涼今朝:鴨子叫魚兒跳特色農業顯奇效》。標題是有點長,但對仗工整,有對比有動感,更為關鍵的是鮮活,仔細地讀了又讀、品了又品,自我感覺很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美滋滋地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等待著領導的檢閱。
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張處長從外邊匆匆地趕了回來。“好!不錯,突出了重點和特色,有力度和深度,尤其是標題鮮活生動,不愧是××大學的高材生。”張處長看完之後,對我連連讚揚。在張處長為我改動內文時,我卻發現了一個很細小的細節,在稿件署名時張處長把我的名字改在前麵,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後麵。坦率地說,張處長的采訪素材本身就是一篇成熟的稿件,我不過是一個整理者罷了。真正令我動腦筋的就是標題,這是我的強項。在稿件寫完後我特意把張處長的名字署在前麵,這不僅是新聞界的行規,事實上也應該把她的名字署到前麵,她卻打破常規,把自己的名字署在後麵,可見她對“新人”的培養、愛護,可見她的細心、大度,可見她的正直、率真……在我從事新聞工作的十餘年裏,我第一次遇到了這樣的領導和老師,因為不會寫新聞的領導大有人在;欺世盜名,把別人的文章強署上自己名字的領導比比皆是。我是幸運的,我慶幸遇到了一個好的領導和老師。
轉眼間來到報社兩個星期了,新來的年輕記者們風風火火地四處找線索、寫稿件,忙忙碌碌,我清閑的很,除了參加幾次會議外,便待在記者處為編輯們寫評論。當時報社規定:新來記者每月的任務是10篇稿件,頭版頭條一篇頂兩篇,評論一篇也頂兩篇,我的任務一個星期就完成了,而那些初入“新聞”道的年輕小夥兒,雖然勤奮用力,稿件寫的也不少,但采用率低,一個個為任務發愁,由於是一起來的,我自然也成了他們心目中的“頭”,常常圍著我,讓我傳授他們經驗。